close


 

重大打擊後症

 

共三個案例,輔導理念:第一案例:精神分析、矛盾治療法(1998/3月);

第二案例:精神分析(1997/9月);第三案例:精神分析、支持性談話(1998/4月) 

作者、輔導者:林宜靜

  

引言 

曾文星徐靜合著的最新精神醫學一書中提及重大打擊後症,仍指不平常且重大之打擊事件發生後,其心理接受創傷,產生特殊之心理症狀,稱之重大打擊後症。重大事件乃指一般人不能忍受之意外事件,如被非禮強姦、暴動被打傷、受苦刑、交通事故等等,其所產生之特殊心理症狀為:
(1)重覆回想其心理創傷事件,作回憶性的惡夢。
(2)整個人變得麻木不關心,對事情不發生興趣,不想與人親密來往,情感被限制。
(3)產生過份敏感、不安、失眠、生存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欠佳、而這些症狀在事件發生之前未曾有。
(4)接觸到與打擊事件類似情況時,其症狀惡化,且極想逃離那種情況。
 

 

在筆者所接觸的學生群中,重大打擊後症很多是屬交通意外事故或心靈受到高度驚嚇後所引發的心理症。當事人在事發後所呈現症狀除了上列所提,其能力產生明顯的落差,身心抵抗力相對減弱、處在受傷之記憶性疼痛。通常這些現象經由精神分析的輔導治療後,當事人會有明顯改善與進步。 

 

若從精神能量疏導的角度來解釋,其原理與精神能量外傾是一樣的,當事人因一個外在事件造成的壓力,使得部分精神能量被擠壓離體或為防衛個體而外傾。若個體主觀性感覺事件小則精神能量回歸容易,反之,若事件對個體主觀性感覺是大事件,則心靈感受是大創傷,那麼精神能量外傾大都不易回歸個體,進而造成精神失調症。一般必須藉由第三者的協助,精神能量才容易順利回歸,精神失調症狀才得以復原。 

 

精神能量就是一個人的靈魂,人的一切知覺運作、及生命支持力來自靈魂。偏偏靈魂對許多人而言是既抽象又是存在的。但是個體至少能知覺到來自心靈深處的想法,這就是對靈魂知覺的一個線索。一般而言,當重大事件造成心靈傷害,有些人會找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宗教師等尋求解決之道,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是讓自己處在無奈狀態使創傷延續,尤其兒童、青少年。兒童、青少年之重大打擊後症常是需要被發覺後才有機會接受到治療。筆者在學校協助學生輔導時,常會遇到這方面的案例,這些案例的當事人常在事發之前是有控制力的,情緒穩定的。但是重大打擊後,人格變異極大,主因是靈魂受創,沒有得到復原。 

 

筆者的處理方式,常使用精神分析、矛盾治療法、意義治療法、傳統收驚概念,協助個體精神能量會歸個體。處理之後,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大都能很快恢復正常甚至更好。

 

 

 

個案 

輔導理念:精神分析、矛盾治療法 

林宜靜1998/3月

 

 一、基本資料 

姓名:周XX    性別:男    年齡:15     職業:高工一年級學生

 

二、困擾問題 

個案於去年十月接連發生兩件意外事故後,課業一落千丈,上課精神無法專注,上學也開始遲到,請假頻繁,想恢復意外事故前的衝勁與成績,深深覺得已是不可能的事。

 

三、資料收集(時間1998/3/16/12:30 -> 14:45) 

1.第一件意外事故:上學期第一次段考前,個案在教室和同學玩,當時個案站在椅子上,有一位同學去搬弄他站著的椅子,個案一急就用力往上彈跳,頭頂剛好往門撞個正著,撞得頭破血流,送急救。後來傷口雖然痊癒,但頭部會疼痛,很怕別人去碰觸到。 

2.第二件意外事故:第一件事故發生後的隔天,個案在上學途中糊哩糊塗的被車撞倒。 

3.這兩件意外事故之後,個案表示: 

a. 會重覆回想這兩件意外事故,作回憶性的惡夢,尤其是車禍現場。 

b.整個人變得麻木不關心,對事情不發生興趣,不想與人親密來往。

c. 晚上常失眠、不安,隔天早上起不來,很累的感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欠佳,而這些症狀在事件發生之前未曾有過。 

d.接觸到與事故類同的事時,極想逃離現場。

4.  個案的班上同學表示,個案自從發生事故後,功課一落千丈,人變得, 常請假沒來上學,事件發生之前,成績相當不錯,也不遲到、不請假。 

5.  個案表示,這段時間很想讓自己振奮起來,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四、資料分析 

1.  這兩次意外造成個案的極度驚嚇,在驚嚇的當時,腦袋的記憶就如錄影機一般,把當時受創傷的景象記錄下來,形成難以抹滅的記憶。事後對個案不僅造成意識層面的影響,也在潛意識狀態下影響著個案,如回憶性的惡夢是他能意識到的干擾,而情緒的不安、麻木、不關心等,都是屬潛意識的干擾。 

2.在生理方面,身體對於驚嚇的刺激反應是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作用結果,其特殊反應是呼吸轉快、心跳急速,個案容易進入高度驚嚇狀態。若這種生理能量無法得到正常的消耗,反過來會造成當事人的病態生理反應,發展為不同種類的恐懼症。所以由個案受創後所產生的心理症狀,可以歸類為重大打擊後症

 

五、輔導過程(分兩次進行,分別為兩次意外情緒處理) 

1.第一次輔導:(諮商時間1998 / 3 / 16 / 12:45 -> 13:00) 

第一次意外治療:採用精神分析處理,解除創傷記憶,程序如下: 

(1)引導個案進入催眠狀態,回想在教室頭部遭門撞擊的景象,個案表示可以很清楚得看到自己發生意外的過程,頭部的疼痛與恐懼由然而生。 

(2)個案情緒引發出來後,告訴個案現在的你已經安然無恙,頭部的傷也已經完全癒合,現在的疼痛與恐懼只是當時儲存在記憶中的不良經驗,這種不良經驗可以不用再存放記憶中了,現在你是否可以把這種不良經驗與情緒釋放出去呢?”。個案表示可以,疼痛與情緒很快的釋放出來,情緒進入平穩狀態。 

(3)不良情緒消除後,要個案重新再把這事件扮演一次,想像著自己頭戴安全帽且身手矯捷,雖從椅子上往門彈跳,仍能閃躲而過,即使撞到都有一個萬能安全帽保護頭部而不受到傷害。個案充滿自信,神情愉悅的表示頭痛減輕,身體舒服多了。 

(4)催眠解除。
 

2.第二次輔導:(諮商時間:1998 / 3 / 17 / 12:35 -> 13:00) 

第二次意外治療採用肌肉鬆弛減敏感法、精神分析、存在主義矛盾治療法 

(1)個案表示:今天一整天,就一直覺得在車禍現場,好恐怖! 

(接下來輔導員對個案解釋人類恐懼的原因,讓個案了解本身恐懼的相關生理反應,並教其肌肉鬆弛法,消除其恐懼的生理反應,個案表示身心感覺放鬆許多。) 

(2)配合肌肉鬆弛法,要個案閉眼回想車禍現場,一進入車禍現場,個案表示非常得害怕、恐懼,深深的覺得自己被拉住,回不來,雖重覆做肌肉鬆弛,仍感覺害怕、恐懼,好像被一個強力拉在現場的感覺,這時輔導者察覺到個案對死亡的恐懼害怕,以下是兩者的對話。 

輔:你是不是害怕死亡? 

案:是! 

輔:就讓車禍現場的你死去!   (進入矛盾治療) 

案:我很怕! 

輔:放鬆自己,就讓他死去! 

    不要掙扎,也不要拉他! 

    (個案接受引導,慢慢放鬆自己,感受死亡) 

輔:現在感覺如何? 

案:很好,不害怕了!    (矛盾治療結束) 

輔:你表現的很好 ! 現在配合肌肉鬆弛法,全身用力。 

    想著自己從車禍現場,勇敢的站起來,安全無恙的走回來! 

輔:全身放鬆,再跟現在的你結合。 

   (過一會兒 ) 

輔:說說你現在的感覺吧! 

案:內心平靜,身體很舒服,有長大的感覺。 

輔:現在,可以慢慢打開你的眼睛- - - - - 

 

六、追蹤觀察 

1998 / 3 / 25個案表示: 

精神比以前好很多,晚上睡得好,早上起床頭腦清醒,身體及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老師的輔導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1998 / 4 / 3個案寫給筆者的心得: 

在接受輔導之前,集中力總是不夠,念念書就會分心,總覺得很累,接受輔導後,就算別人在旁煩我,我也不分心,而且我有好幾次的起床時間是在鬧鐘響之前就起來。 

身體方面有明顯健壯了許多,現在別人碰到我的傷口,痛楚也減少了許多。功課方面,這次段考數學雖然考差,但其它科目進步很多,頭腦也清楚很多。(上學期期末班級名次39名,3/1617輔導後,3/30第一階段考跳到17名,5/13第二階段考為13)
1999/ 4 / 10
筆者一年來從旁觀察個案接受輔導之前後人格特質的差異
外顯行為從拘謹變得外向活潑,頭髮追求新潮突顯,帶飾品,喜歡用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似乎有著能量支持他去突顯內在的自己。

 

七、結  論 

1. 重大打擊後症,是指不平常且重大打擊事件發生後,心理接受創傷,產生的特殊心理症狀,在筆者所接觸的學生群中,重大打擊後症很多是交通意外事故或心靈受到高度驚嚇後所引發的心理症,當事人在事發後的能力會產生明顯的落差,經由精神分析的輔導治療後,當事人會有明顯改善與進步。 

2. 個案兩次意外事故相隔時間不到24小時,因此第二天的車禍事故,更加深個案內心的創傷陰影。尤其第一天是傷害的起源,所以在做治療時,筆者選擇由第一次意外開始。 

3.整個輔導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項目


使用技巧


使用時間


對個案之幫助


收集資料


傾聽、反影、澄清


15分鐘


整理問題


第一次輔導


精神分析


15分鐘


解除第一次意外之記憶創傷


第二次輔導


肌肉鬆弛減敏感法


精神分析


矛盾治療


25分鐘


消除恐懼之生理反應


解除第二次意外之記憶創傷


消除對死亡之心理恐懼

 在整個治療過程,困難度最高的地方是在第二次輔導,當個案內心進入與死亡之拉拒戰的時候,引入存在主義的矛盾治療法,要個案面對死亡,坦然接收死亡,當個案能去面對時,死亡的拉力就瞬間解,個案的恐懼陰影也隨之破除,內心變得更光明、更坦然,有柳暗花明的作用。 

3.筆者是個案的數學任課老師,見到個案被輔導後,上課專注的神情與對課業積極的態度,前後判若二人,不僅心中喜悅,深深覺得自己所做的事很有意義、很值得去開發。

4.個案體質非常敏感,可以研究採用催眠法引導,消除頭部的疼痛感覺。 

5.1999/4/10經過一年觀察,在這一年內筆者只是從旁在觀察,沒再進一步輔導,我發現個案經輔導後人格特質有極大的不同,變得活潑,常遠處就可聽到個案與同學笑聲;喜歡追求新的快樂體驗(如在頭髮上表現不同的造形、帶飾品),在校園裡或許對一位默守成規的教員,個案可能漸漸成為他們的頭痛人物,因為個案會固執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

 

 

個案二 

輔導理念:精神分析 

 輔導員:林宜靜(1997/9月)

 


一、基本資料
 

姓名:小      性別:女    年齡:12     職業:小學五年級學生

 

二、困擾問題 

頭痛得像要爆開一樣,疼痛時間已持續半年時間,最近發作特別頻繁,經腦波檢查沒有問題,醫生診斷是遺傳媽媽的偏頭痛,開了止痛劑,交待疼痛的時候才吃,但頭痛仍一直發作。 

 

三、收集資料 (1997 / 10 / 15 / 14:00 -> 14:10) 

1.個案只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幫自然老師搬盆栽到中庭,因跑得太快,右邊頭部去撞擊水槽牆面,當時只覺頭涼涼的,在流血,被送去保健室擦藥。個案在事後沒有什麼異狀,所以家長就沒有去重視這個問題。 

2.最近常常頭痛,像要爆裂開來,晚上睡得很不好,常翻來覆去,媽媽帶去給醫生檢查,吃止痛藥,但是疼痛還是沒有停止。

 

四、資料分析 

個案屬重大打擊後症之遲延型,與發生意外撞擊時間相隔甚久時間才慢慢發病,故常常被忽略與撞擊事件有關。

 

五、輔導過程 ( 1997 / 10 / 15 /14:10 -> 14:30) 

1.採用精神分析,引導個案進入催眠狀態,回想這一段歷史經驗。 

2.當個案緊張慌亂的情緒出來後,告知個案,這只是過去的一段創傷記憶,現在的她健康活潑,頭部已沒有傷痕,請把過去這段不良經驗解除。 

3.重新再扮演一次搬盆栽過程,讓自己安全不受傷害的走過,以取代原始創傷記憶。 

4.催眠解除。 

 

六、追蹤觀察 

1997 / 10 / 20 

個案家長表示,沒再聽到個案叫頭痛。 

1998 / 4 / 9 

個案母親表示,自從去年處理完之後,女兒的頭痛沒再發作過,腦袋變得比較靈光,身體也比以前更怕冷,且中氣十足。 

個案表示,去年的治療,對她有很大的幫助。

 

七、結  論 

1.遲延型打擊後症,是指打擊事件發生六個月以後才慢慢發病,常常會被忽略與打擊事件有關。採用傳統精神分析催眠技術,對當事人記憶創傷的解除非常有效,其復原的狀況,當事人及周旁的人都會很清楚的察覺到。 

2.這次輔導時間前後共用30分鐘,在時間上相當經濟。 


 

個案 

輔導理念:精神分析、支持性談話 

輔導員:林宜靜(1998/4月) 

 

一、基本資料 

姓名:陳XX    性別:男    年齡:17     職業:高工一年級學生

 

二、困擾問題 

心浮躁不安,靜止不下來。

 

三、資料收集(1998/4/29) 

1. 國小年級的時候,全家到阿里山玩,和哥哥追逐,腳落空,跌落山谷,醒來的時候,只看到自己滿身插著針灸。 

2. 個案回到學校後,發現自己上課幾乎都在跟同學玩,很少能夠靜止下來聽課,心無法穩定。但是在這事件以前,自己是很能安定下來的,不是這樣坐立難安的! 

3. 個案目前在學校持續有下列症狀: 

a.坐時身體常扭動不安。 

b.主觀的感覺常不能安靜。 

c.經常處於活耀狀態 

d.經常說話過多。 

e.需輪流時有困難等待。 

f.  經常打斷或侵擾他人的活動。  

 

<span style="color: #0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宜靜 的頭像
    林宜靜

    喚醒-與-覺知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