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慮情緒處理

作者、輔導者:林宜靜(1998/5月)

輔導理念: 肌肉鬆弛


一、基本資料

姓名:李XX   性別:男   年齡:16歲   職業:高工一年級學生

 

二、困擾問題

浮躁、焦慮。

 

三、資料收集(1998/5/8/12:45 -> 13:00)

1. 個案是筆者導師班的學生,這星期在學校的表現很引起我的關注,不管朝會、課堂或午休,似乎有講不完的話題,經過勸導制止,只能維持三分鐘,之後又開始,周旁的同學如受傳染病般的浮動起來,嚴重影響班級秩序,個案這種現象以前不是很嚴重,最近有越演越烈的現象,因此約個案晤談,以了解問題徵結所在!

2. 個案在站著或坐著時,身體和腳會不自覺得擺動,很不能安靜下來,經提醒會立即做修正。

3. 個案放學後,在棒球隊有兩小時訓練,即一天的運動量很充足,而後晚上七點多才回到家。

4. 個案表示家庭狀況正常,身體也無大礙,只是這陣子不知道為什麼,很容易激動、浮噪、生氣,自己了解這會對自己造成影響,也會帶給他人影響,但是不能控制,尤其這週很不想唸書。

5. 個案的成績在班上屬中上的學生,在成績的表現上頗能自我要求,下週學校要舉行第二階段考,個案很擔心這次階段考試若成績不好,暑假必須到校重修學分。

6. 個案已持續三個星期出現下列症狀:

(1)不能靜止、感覺浮躁、不耐煩。

(2)難保持專心或心中一片空白。

(3)易怒。

(4)肌肉緊張。

(5)晚上常睡不著。

 

四、資料分析

個案對學業成就因過度的焦慮與擔憂,因而伴隨一系列症狀出來,由個案的難控制浮躁及各種症狀,可能為廣泛性焦慮疾患。

因為下週學校要舉行階段考試,個案擔憂這考試若考不理想,會影響到學期成績,以致暑假必須到校重修學分。「怕重修」在他的內心世界已恐慌很久了,尤其在面臨大的考試時,個案的焦慮恐慌更顯現出來!

個案因壓力產生內心的負擔與不舒服,接著內心便會產生另一抗阻力量來制衡壓力,而個案的壓力源是考試,考試和讀書是聯在一起的,因此,個案會不知所以的不想唸書!但是「不想唸書」跟個案的理念是背道而馳,這時內心世界就開始有矛盾和衝擊,於是浮躁、焦慮、衝動、多話、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課業退步等現象便一一出籠!

 

五、輔導過程(舒解壓力)

(一)澄清問題(納入收集資料)

輔:你是否有感覺到最近很浮躁?       (進入澄清)

(個案點點頭,表示知道。)

輔:浮躁對你有影響嗎?

案:有!

輔:有那些方面的影響呢?

案:功課。

輔:功課受到怎樣的影響?

案:成績一直在退步!

輔:功課退步令你很擔心!     (反映)

案:是。最近一直不想念書。  (個案表現難過與焦急)

輔:不想讀書的想法持續多久了?

案:大概這個禮拜開始吧!

輔: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影響著你的心情?

案:沒有,只是很莫名的浮躁,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輔:這段時日的「浮躁」表示你已經在不穩定的狀態中,它可能已經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最近和同學的相處如何?

    (個案點頭,表示有磨擦狀況。)

    也可能影響到你的上課情形,以致課業成績節節退步。    (澄清結束)

    (個案深表同感。)

    因此,若你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能給自己多一點專注的話,這樣你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切入問題)

案:老師,我對自己的浮噪沒辦法控制!要怎樣做才能控制好情緒?

輔:影響你的情緒,可能是考試壓力造成的!也可能是青春期荷爾蒙分泌不均衡造成的,若為後者,在青春期是很平常的事,可透過適當的運動、飲食、睡眠做調整。

    從上週你的週記內容,可以知道你是很在意這次階段考試的,但是最近的表現,似乎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表示你已經處在焦慮狀態,以致無法穩定準備這次的考試,這種現象一再的反覆,令你更加的著急,於是莫名的生氣、浮躁都會產生,肌肉鬆弛法或許可以幫助你舒解考試的壓力。


(二)舒解壓力(肌肉鬆弛法配合輕度催眠技術)

進行時間為13:00 -> 13:15

1.第一次肌肉鬆弛法

因個案平日已受過肌肉鬆弛法訓練,所以筆者直接引導個案做肌肉鬆弛法,並要求個案在做全身用力時,同時觀想著段考的壓力,當放鬆時,想像一切的壓力從毛細孔放出,一切的浮躁,由全身的毛細孔釋放出去。

(做完時,個案表示壓力減少,但是對於考試還是有一些壓力的感覺。)

2.第二次肌肉鬆弛法

引導第二次肌肉鬆弛法,當全身放鬆時,輔導員引導個案進入催眠狀態-

輔:全身放鬆,放得很輕鬆- - - -很輕鬆---------

    想像著一切的壓力,從全身的每一毛細孔釋放出來-----------

    很輕很輕的釋放出來。

    - - - - - - - -

    當你的心情放得很輕鬆很輕鬆時,你的表現會更優秀!

    想像著一切的浮躁,從全身的每一毛細孔流放出來-------------

    很輕很輕的流放出來!

    - - - - - - -

輔:請眼睛閉著回答我!現在身體的感覺如何?

案:很輕鬆!很舒服!也很安靜!

輔:你表現得很棒!才做第二遍,就有這麼好的感覺!

    把你的頭再放輕鬆一點!

    想像著腦袋裡的壓力流放出來!輕輕的流放出來!

    - - - - -

    可以告訴我現在的感覺嗎?

案:有明亮的感覺!       (對自己的感覺以有正向的感受。)

   輔:一個真正的自己,是如此清澈明亮的!

       表示你已經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如此平靜不易被外界所干擾!

    - - - - - - - - -

案:平常要如何才不受干擾呢?

輔:秉持原則!適時做你該做的事!      (做自己!)

    - - - - - - - - -

    (個案點頭,表示了解)

輔:現在再去感受考試,還會有壓力的感覺嗎?

個案輕聲的回答:沒有了!  

(接下來,輔導員引導個案解除催眠,催眠解除後,個案的態度變得穩重。)

(三)催眠解除後,給予支持性的談話。

輔:第一階段考試,你的名次是11名,成績在班上相當不錯!

    你每天放學後參加棒球隊兩小時的訓練,仍能維持相當好的成績,表示你是很具有潛力的!現在焦慮排除掉,相信你會有更好、更穩定的表現!

(個案信心產生,表示可以沉穩的面對考試。)

輔:現在已經是上課時間了,我們的談話必須暫時告一段落,你先回去上課吧!

案:謝謝老師。

(個案恭敬的敬禮後,很細心的把椅子搬回原處,如此平靜的動作,平日很難得出現在個案的表現上,讓人感覺滿舒服的。)

- - - -- -

 

六、追蹤觀察(1998/5/16)

個案表示連續三星期控制不了的浮躁,經上次輔導完後讀書變得很有精神,晚上也睡得好,心情穩定,浮躁明顯降低,情緒能自我控制,但是身體的擺動必須提醒才會停止,因這已成習慣。

筆者希望個案能趁這段穩定期間,嚐試對「穩定性」做進一步的自我訓練,即多提醒自己要安定就能安定,同時注意到身體的擺動也要隨之停止,因為浮躁容易隨肢體擺動而浮動起來,若能適時注意,亦能減少躁動的產生。

 

七、結論

青少年在學校的考試,一學期至少有三次大考,反覆的小考更是不斷,小小的考試帶來小小的焦慮,大大的考試帶來大大的擔憂,於是考試症候群便一系列出籠,如頭痛、肚子痛、臉上長痘痘、浮躁、易怒、緊張、放棄、挫折、難眠- - -等生理與心理症狀,紛紛表現於學子身心上。

長期的考試壓力下,若沒有適度的調適與舒解,可能帶來身心疾病,這對我們的下一代將是一大隱憂!行為學派發展出系統減敏感法即肌肉鬆弛法,對於治療焦慮與恐懼的效果相當好,但是會使用的人可能局現於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一般人對肌肉鬆弛法則相當陌生。肌肉鬆弛法是透過全身肌肉的一緊一鬆之間,調整放鬆焦慮恐懼所產生之生理反應,過程可配合焦慮或恐懼之輕重訂立階層表,要求對方去想像階層表上焦慮(或恐懼)最輕微的情境,然後逐步升高階層,直到對方感到焦慮(或恐懼)時即中止,並立即引導對方放鬆;放鬆後再繼續逐步提高焦慮(恐懼)層次,一直到能放鬆想像以前最感困擾或焦慮的情境為止。

個案因為對學業成就產生過多的憂慮,引發了許多焦慮的症狀,因此,在處理時,可以使用肌肉鬆弛法,解除個案焦慮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當身體達到完全放鬆狀態時,再引入催眠技術舒解壓力情緒,讓心靈達到完全放鬆的狀態,這時候的當事者,才有辦法不再受原來壓力的束縛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實力才得以真正的發揮出來。個案的壓力源是考試沒有信心,質疑自己的能力,給予支持性的談話在於讓個案瞭解對他的肯定,可以增強他內心的力量,這一道強心劑占滿重要的地位!

這個案例處理流程技術為肌肉鬆弛法、催眠引導、支持性談話,筆者常使用這套方式去幫助過許多的學生,不管是個人的或班級的,煩躁的或考完試面對成績的挫折等等,他們的反應都相當好。記得一天下午,氣溫高達攝氏38度,適逢某班必須連上兩節數學課(筆者是該班的數學老師),學生耐著高溫上了一節數學課後,第二節課實在撐不下去,便開始抱怨天氣的悶熱,學校的不裝設冷氣等等,希望筆者能教授他們解除躁氣以達清涼的禪坐方法,筆者當時教他們練習肌肉鬆弛法,並且引導做壓力舒解,練完後,學生大呼爽快,之後的課程也很輕鬆的完成,這次班級的演練前後不到15分鐘的時間,效果高達百分之九十!在教學上適時的應用,確實具有扭轉乾坤之效!

    這一套舒解的方法,可以配合被輔導者的情境,做不同主題的發揮。效果的好壞,則決定於引導者對流程的掌控是否清晰,及被輔導者的配合意願。因此,當學生主動要求協助時,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宜靜 的頭像
    林宜靜

    喚醒-與-覺知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