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學習障礙案例

 輔導理念:精神分析、次元空間運作處理法 

輔導員:林宜靜

 

 自閉與學習障礙

(以下個案的名字只是一個化名)

緣起
  
我是小輝的數學老師也是導師,小輝自高一以來,安靜不多話,做事認真。不管大小考的數學成績大都在0分到9分之間游走,我經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不要輕易放棄數學,小輝也曾在高一努力過一段時間,最後仍然放棄。

在高二,我發現小輝在週記上的表達,對周遭人物環境總會不經意的產生敵意與攻擊性的字眼,在功課上小輝文科很好,數理分數卻偏低許多。與小輝晤談,明白小輝的父母因工作關係而住台中,必須自己照顧自己。自小學以來,小輝的家搬遷數次也因此轉學數次,數理就是在幾次轉學進入新環境後,無法跟上老師進度又不敢問老師同學而產生學習困難,後來只要遇到有計算的題目就全部放棄。在小輝高二時,我曾經協助過他一次,小輝曾對數學又發起勇猛心,但二個月努力後又畏縮了,數學成績仍是處在個位數。

高三上第一階段考試之後,見到小輝文科仍七、八十分,數理0分或個位數,於是再找來小輝。這一次悟談過程,清楚的發現到小輝內在的不安是處在早期問題根源,經過次元空間處後,小輝變開朗了,變得能跟同學互動良好,對數學能再燃起信心去演練,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而且能持續每日一小時演練數學。接著,第二階段數學分數25分,第三階段(期末考)數學50分。已經突破了數學的學習障礙。

 

一、基本資料:高三  男  小輝   2002/10/15   2002/10/23

二、困擾問題
面臨新環境會害怕,不敢主動與他人講話。課業有問題也不敢問人。常處在自閉狀態。

三、蒐集資料(訪談時間:2001/10/15/am10:00→10:10)
1.個案自幼至今搬家4 ~ 5次
影響最深的是小學3次搬家3次轉學,國中搬遷一次,高中也一次。每到新的學校環境就會害怕畏縮,個案因為轉學,功課也常因此而無法跟上老師進度,更不敢開口問任何人問題。
目前個案的功課,文、理科目產生極大的落差,文科大都可以拿到80以上的分數,數理卻呈現0分或個位數狀態
(放棄狀態)。

2.目前面對新環境
一直到今天(高三下),個案面對新的環境,都會害怕,不敢主動與他人講話,大都要等他人開口,才會跟他人講話。即使現在處在相處兩年多的班級也是一樣,尤其當同學要深入關注個案時,個案會立即逃開現場,不敢進入深談。

平常個案常一人安靜的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

3.目前在校課業互動
上學期(高二下),輔導員曾經協助過個案一次,之後,個案數學若有問題,已經能夠開口問座位前後的同學了,但是只維持1、2個月左右又放棄數學。原因是在問同學問題時,只要同學言詞稍有開玩笑或挑釁意味,個案就心生畏縮,不敢再問問題了。目前個案又回復以往狀態→「只要有課業問題時,就不敢問老師或同學!」的狀態。

個案認為自己常處在自閉狀態。
4.輔導員問個案「是否要老師協助處理?」
個案表示「下次再找時間處理吧!因為目前導師室人來人往的,令我些不自在,可能無法進入處理狀態。希望老師下次能再找時間,人少一點的環境,再做協助。」

    輔導員說:好的!

四、診斷分析
引發個案的問題根源,應是童年時期搬遷所造成的環境適應及安全感被撥離的問題,若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若能去除這些不良經驗,個案的問題當能解除。

五、輔導策略
    個案從小學到高中以前,搬遷4次,中途轉學4次,在加上升國中、升高中,所面臨新環境的不安全及焦慮感,累積重複多次,心靈創傷一次又一次的覆蓋上去,若尋求一般的諮商晤談必費時費力。若採用次元空間處理,可以從高次元來看這些事件,這些事件就會形成點狀結構,再一一由次元的提升中去瓦解相關不良檔案,個案當能很快解決內心的困擾。

        次元空間處理是採用不同性度去瓦解個體內在不良檔案,筆者採用次元空間處理法在許多個案的處理,大多能在一次諮商中,解除個體困擾問題。在處理過程,次元空間操作可以重複使用,問題的處理與解除會更徹底乾淨。

六、輔導過程 (輔導時間2002/10/23/13:50→14:30)

    這天下午,輔導員找來個案晤談,個案很快進入狀況……

(一)肌肉鬆弛法三次:讓個案放鬆、血液循環暢通。

(二)次元空間處理法
1.點的觀想:
觀想小學以來,每一次搬新家、每一次轉學進入新學校的情境,這些時空事件在記憶的圖像中形成一個個的滯留點。
個案表示至少有6個檔案點出現。

2.動線的連接:
在點與點之間,想著用動線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網狀能量場。

3.面的形成:
在每一滯留點處,都有一個我,在那時空的我有許多心情,問每一個點的我:「心情好不好?…緊張不緊張?…焦慮不焦慮?…yes或no?…」
動線上的點因正反面向度key入訊息,而使點的能量狀態快速往前後左右展開成面狀能量狀態。
個案因檔案重新被提取,而心情複雜,起伏很大。
待個案心情穩定,筆者再進一步引導。

4.三度空間形成:
在每一個面的上下方key入訊息「…yes或no?…好嗎?不好嗎?…」
個案表示剩下3個檔案…。
在現象場,個案有一股能量由心直通頭部,頭部的線路漸通暢,個案表示能感受到,而且頭部溫度有提升,有舒服的感覺。
(表示個案過去的不良經驗所引發的心理狀況,影響腦部思維許久,早已形成阻塞不通的現象,而現在進入立體思維時,線路開始打通。)

5.四維度思維
將身體再放鬆,將檔案從身體釋放出來…。
(個案表示能放出來,所看到的檔案有些模糊。)

6.五維度的處理
放出來後,試著跟這些檔案對話,去重新導演,變成自己滿意的新檔案。
(過一會兒,個案表示很滿意。)

(三)再一次次元處理
輔導員見個案滿意,接著引導:既然滿意,檔案可以消失,流走…。
這時,個案的頭部呈現一線條的拉力,持續一分鐘之久,而後健漸漸平緩下來,但仍有些微疼痛感。
輔導員:你在想什麼事?
個案:想到過去一些不愉快的事!
輔導員:有幾件事?
個案:3件事!
輔導員:再一次,以次元空間處理。
視這三個事件分別為點,動線連起來,問每一點的自己「快樂?悲傷?…焦慮?不焦慮?…緊張不緊張?」變成平面。
心境平穩下來後,在平面上下問「成功?失敗?…喜歡?不喜歡?…」變成立體。
心境平穩下來後,立體檔案放出體外。
主導這些檔案成為你滿意的檔案。
個案:滿意了。
輔導員:既然滿意,那麼過去這些檔案事件就可以不存在了,消失、變空。
現象場中,個案的前方立即發亮。個案也立即表示變亮了,身心靈充滿愉悅…。
輔導員:將你面前的純能量收回身體重合。這些能量本來就是你的,因為過去不良經驗,而令你的精神能量受到污染,現在處理乾淨了,該回歸身體了。

(四)結束時
個案表示:覺得腦空間變大,可以想更多的事,心裏很舒服,身體也很舒服很輕鬆。

(五)對數學學習的建議
1.從自己認為可以接受的題目下手。
2.每天練習一些題目,有困難就找老師或同學討論,太難的先跳過。

七、追蹤觀察:

2002/11/6 個案表示如下: 

項目

10/23處理之前

10/23處理之後

心理與情緒狀態

封閉的

開放的、變得比較開心。
提升80%以上。

在班上問課業問題情形

等他人開口,才敢問。
放棄數學。

會自動向同學提問。
10/23之後,每天會去寫數學講義,有困難會跳過,先寫自己可以接受的題目。

與他人相處時深入談話

偶爾一、兩句就沒了。

好太多了!
能夠主動跟同學聊很多,講話可以進入話題深談,與同學有志同道合的感覺。

自閉情形

自閉、不想講話、不主動且害怕與人交談。

能主動去跟他人講話。


2002/12/3個案表示仍維持得很好,原本放棄的數學,現在每天仍持續去寫一些題目,有些基本類題已經學會了。

2003/1/20 個案第二階段數學考試成績25分///期末考數學考試成績50分。


八:結論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個案是在過去生活挫折的經驗中截斷自己的學習權益。問題是發生在小學啟蒙階段,因重複數次遷居,造成對環境的適應不良及安全感剝離,以致害怕與周遭人物接觸談話,直到高三經筆者以精神分析 及次元空間交錯處理,才解除與人的隔閡,才有辦法與同學談心及探討課業。因此,原來孤軍奮鬥又放棄的數學,卻因願意開放心胸去請教同學,而明顯在幾個月期間進步,大的考試終於能突破個位數字達 二十多分到五十幾分。當然個案能夠進步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肯不斷的努力。因為肯不斷努力的持恆力下,再加上突破心理障礙,會得到更大的爆發力!

    次元空間處理法,能夠協助個體把自閉空間開展開來,在開展過程,個體會在短時間內經歷過去痛楚的情緒經驗,但是又能很快的隨著引導走出來,不再陷入那封鎖自閉的空間。人的痛楚常在於心靈的封鎖,走出來就是進入另一次元空間,也是另一種解脫。在引導時必須很微細的循序漸進,不良能量體經 如此抽絲剝繭的釋放後,個體清新亮麗的自我能量才會從中顯露出來,問題才算達到真正解除。

  這個案例,我把它放在次元空間處理與心理治療一篇專文中,學理部分已經交代清楚,這裡不再復述。當然大家要關心的事,一位輔導員如辦到?間單的說,必須經過有系統的佛法修練心理輔導有實體操作經驗,觀念方面必須對數學次元向度能量訊息系統有清楚認知 後,才有能力運用次元空間概念協助個體解除問題。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魂也有使命感!

與靈對話:部分靈魂離體的痛楚

作者、輔導者:林宜靜


(個案:男、高二、處理時間:19990112am10:05à10:32)

這篇案例,筆者試著以故事題材呈現……

 

    小文躺在床上,看著牆上的鐘,已是早上八點25分,心裡想著:「還是不要去上學吧!躺著不動,或許會比較安全!」此時小文又不由自主的伸出手來,打開壁上的燈,手顫抖著,不知是要關燈還是放下。小文看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動作,打從心裡吶喊了出來:「怎麼辦?我該怎麼辦呢?」沉寂的房裏,沒有任何的回應。

    躺在床上的小文,望著白色的天花板,回想這些天來,走起路來人就像吊在半空中,看東西無法聚焦、無距離感,他人的聲音有如隔層,甚至會做出無法控制的行為- - -使得做任何事都格外小心,唯恐會出什麼狀況來。

    隔天,小文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學校,課堂間碰到林老師,林老師見小文有異狀,關切的希望小文下課後,能到辦公室去找她談談。

    下課後,小文來到辦公室,林老師要小文坐下來,談談最近的生活,小文欲言又止,不知如何說起,卻還是忍不住把鬱積數日的苦楚說了出來。

林老師根據小文的描述,推論可能是:「靈魂在身體的外面,回不來!?」

小文連連點頭,急促的表達:「對!就是這種感覺!就是這種感覺!而且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我就在身體外面。可是這種感覺好痛苦!好痛苦!」

林老師:「你可以要求他回到你身上來!因為他是你的靈魂呀!」
小文閉上眼睛,嘗試著讓靈魂回到身體,卻發現自己的四肢一直在膨脹,身體部分卻是很陰暗,靈魂無法進入身體的內部。
林老師:「在你的靈魂離體時,相對的,已有外來者住進去,所以主人已經回不了家!」
小文頗為焦慮,林老師要小文按照下面的對話方式與身體裏面陰暗的靈對話。
林老師:「一個人活在世間就是要踏實生活。今天,你們強佔這個身體,造成這人沒有了生活能力,更使這驅體變成無意義的驅體,很顯然,就是代表你們是群無意義的靈,既然無意義就該消失、離去- - - 」

小文看到身體裏的黑暗在瓦解,膨賬的四肢在消退,能量往身體內部集中,身心慢慢在整合中,但是還是有不完整的感覺。

正在此時,靈魂提出了一個質疑:「你要我回來做什麼?」

小文被這麼一問,顯得有些茫然,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
「做事、支持生命的延續!」林老師在旁提示著,並且鼓勵小文具體的說出來。
小文心想「講出來多不好意思呀!」因此堅持不講出來,只用心靈與靈魂對話,在此同時,小文的身心雖進一步整合,但就是差那麼一點點。

小文的頭開始感到暈眩,因為靈魂告訴他:「我不是很滿意!」

於是,林老師希望小文能具體說出如何去掌握現在的生命,小文思索了一下,終於開口:「現在能做的,就是把許多玩樂的時間,去做該做的事、有意義的事,尤其是用功準備明年的四技二專考試。」

這時,一股能量快速的從地下空間回升至小文的身上,並且均勻充滿全身,小文的臉上開始變的光亮,面上也展露了笑容,張開了眼睛之後,看看四周,不敢相信得抓抓自己的手,興奮得對著林老師說:「一切恢復正常!一切恢復正常!」
    林老師望著小文離去,心想:「原來生命存在著這麼一個規則----當個體停滯不前時或晃蕩無目標時,靈魂是會厭棄他而去的!當找回生活的目標時,靈魂又會重回驅體發揮生命力!」

小文回到實習工廠,望著牆上的鐘已是十點35分,感覺時間又推了一把勁似的,做起事來勁力十足,真實的感覺真好,開心的合不嚨嘴……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次元空間處理法

次元空間運作處理法


一、下列案例是以次元空間概念,協助個案解決問題的案例。

二、本技術必須受過唯識佛法課程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

三、次元空間在數學學理上很早就有,今將此理念用在思維引導上,協助個案跳脫出自己思維的困境,進而解除心理問離。



鑽牛角尖的小傑

輔導員:林宜靜

2001/6/15 13001340導師室

一、基本資料  男  18歲 


二、困擾問題
1.連續4天沒來學校了,不想讀書了。

2.心中對父母早期的離異,及自己一路走來的的處境,總覺得內心有許多無法釋懷之事。
3.總是把自己、家人逼到死角。 


三、輔導過程

    co引導cl進入潛意識,以次元觀念重新整理自己,將cl負面思維的能量場翻騰為正面光明的能量場,引導過程如下:

(一)從點思維引導進入動線思維
    
從週一出門不想上學的思考停滯點,週二出門不想上學的思考猶豫點,週四出門一直在外遊蕩的思考點,把這些點以動線連接起來。

(cl的現象場連結點的速度很快)
    從這一次不想讀書想輟學的點,再想去年被輔導轉學情景是一個時空點,前年被退學情景是一個時空點,用動線把這些時空點串聯起來…

(cl的現象場當進入去年前年的時空點時,腦部上方有陰寒氣體在爆開釋放…,連結的速度比剛才連結週一週二週四 思維事件慢許多…)


(二)面思維的引導

   想一想在這些時候,你的心情好不好…(cl的心情在平面展開翻騰)
   想一想在這些時候,這樣的決定好不好…(cl的心情很不舒服)
   cl表示「此時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過去…
          在當時會自以為是的決定不讀書了,但是事後卻很後悔…」


(三)立體思維的引導
在不同時空之平面思維之上下方,問及「這樣的自己是生?是死?還要這樣下去嗎?」

(cl的能量在上下震動中,身體之能量在上下接通中。)
cl回答:半死半活…
co:活死人嗎?
cl:是的!
co:現在有什麼感覺?
cl:覺得心情有比較好!


(四)向上確立目標
確立生活目標,想著自己以後要過怎樣的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圖像,把這圖像往上放出去…
(過一會兒,cl身上開始有有熱能由內而外展開,身體開始進入power通暢狀況…(co有與cl對照證實) )
co:現在有什麼看法?
cl篤定的說:我要老老實實在這裡讀完高職三年…
接著co引導cl:再放鬆自己…
               順著這種能量的轉換,讓自己脫胎換骨吧…
cl感覺自己的身體能量通暢舒服…


(五)引導cl跳出來 重新看待過去
想著以前所發生的事,都流出體外,想著這些事當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你會對他們有何看法建議?

(cl順著引導,內在的檔案流出體外,co再快速引導點線面立體思維…將這些檔案轉移空間…)

結果cl表示:
在老師協助處理之前,看不到自己的任何過失,甚至無法察覺,現在已經知道自己的問題,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過去,以前的自己真的是無明且自以為是,也不曾為家人著想過,現在能明白做事不要把自己或他人推至死角…



四、追蹤觀察

(一)6/18中午

   個案表示自從6/15處理之後…
1.心中腦袋奇奇怪怪的想法已經沒有了,以前的自己腦袋裡總是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2.心情很穩定,已經可以專心讀書了,這幾天已經有主動在看書了。
3.覺得母親變的平順,也比較能明白母親的用心,這些天也隨母親去上教會…
(I am ok,you are ok‧)。原本不願去的…

4.今天有位以前的同學打電話來,告訴我說她想休學不想讀書了,我還好好說她一頓呢!

(二)6/22與cl的母親聯繫
cl的母親表示:
1.自從6/15 cl放學回家之後至今,一切恢復正常,cl的生活作息完全恢復正常,以前cl的朋友來電一邀就出去打撞球等等,現在卻沒有。現在若在外面晚一點才能回來會打電話告知。
2.cl很聽老師的話,請老師多跟cl開導。很感謝老師。


五、檢討
    
cl後續的改變事項,在輔導過程co並沒有刻意去提及去教誨,在次元處理模式,最主要是協助個體察覺過去、翻騰沉積已久而且是造成困擾的垃圾檔案、重新給予自己新的生命意義。當事人若依序能由次元處理模式完成時,個案會完全脫胎換骨。這一案例,最後cl內在已經ok了,所以一切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每一個體在階段發展過程皆有其不同的問題,大部分來諮商輔導解決的案例,大都是當務之急的事、確實造成個體極困擾的事。所解除的問題也只是心理層面的某一部份問題,當個案再回去之後,其環境中的人、事、物,對個案的影響性才是我們要去關心的。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充滿恨意的男孩

輔導員:林宜靜

時間:90/5/24/14101440


E 的 輔導---電腦模式運作處理法

e化輔導→訊息運作處理法 

一、下列案例就是筆者用電腦運作模式的觀點進行諮商輔導。

二、記錄方式是採一面進行輔導一面驗證對答的記錄方式。在過程,個案大都相當能配合,主要是他們能信賴筆者對他們的協助,而且是主動求助。

三、輔導員必須接受過高級佛法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才有辦法運作本技術。

 

一、基本資料:
男   16歲 

二、困擾問題
滿腦子一直浸在過去的日子裡,只覺得自己內心很恨…

三、資料蒐集
個案(cl)對父親的恨意
1.父親在個案出生沒多久就離家,據個案說,原因可能是算命先生告訴父親說「這孩子將會帶給他災難!」

2.過了幾年,父親在外生意失敗後又回來與母親住,母親很討厭他,他們常吵架打架,每次一吵家裡的東西幾乎全毀。直到今年他們才離婚。

3.個案小時候,每次見到父母吵架打架情景,就嚇得直哭,根據個案的描述,這些年下來,他的淚已經哭乾了,現在不再哭了!
個案記得8歲那一年,曾有一次父親要殺母親,個案挺身出來抵擋,並且告訴父親;「要殺媽媽,就先殺我!」這場景雖然勇敢,但是至今仍覺得害怕顫抖…(個案在敘述這一段時,心悸顫抖症狀出現…)

4.看到父親對母親如此,個案覺得自己對待女生卻因此特別好。 

三、輔導過程
輔導策略:(一)精神分析(抓取一個檔案出來)   (二)電腦檔案處理(處理 量多 速度快)

(一)精神分析(從個案敘述過程抓取一個影響甚深的檔案出來…)

1.意義治療

輔導員引導個案進入潛度催眠狀態,回到8歲那年,父母打架爭吵的情境…
個案表示當時挺身出來阻擋父親殺母親的場景,至今仍感到害怕顫抖,
輔導員要個案仔細看清楚自己在當時是那麼的勇敢,也因此救了母親一命…。
個案內在的意義產生,焦慮害怕雖有減輕…但是仍感到害怕    

2.引導個案把當時情境所引發的焦慮釋放出來,並且與當時時空的父親對話
問當時的父親「這樣的處置方式能解決問題嗎?真的把母親殺了能得到什麼?」
在驚恐中的個案穩定些了…
輔導員引導個案回到現實狀況。

3.討論澄清 再尋對策
結束時,個案覺得現在狀況比之前好些,但是內在害怕的情緒仍有。

此時輔導員察覺這樣的處理方式太慢

因為個案面對父母爭吵打架的事件太多,16年以來,浸泡在這樣環境的情景不勝其數,
若要一件件處理需要耗相當長的治療時間,且當處理完主事件,後續又有類同事件會相互牽引而出,
於是輔導員靈機一動,轉換處理策略→採用電腦模式檔案處理。


(二)電腦模式檔案處理(處理量多 速度快 不用太細分內容)
輔導員要個案觀想著自己就是一部電腦,其中存有許多父母打架爭吵的景象檔案記錄,引導個案隨著輔導員的指令同步觀想,步驟如下:

1.「提取檔案」:觀想過去以來,自己所見的父母打架爭吵畫面、自己為此難過哭泣的一件件檔案從身體檔案中提取出來。
(這時個案身體的能量場在外放中…,這些外放的能量檔案就是此時此刻輔導員引導個案釋放出來的過去不良檔案…)

2.「另存新檔」:開啟新的檔案夾10個,把這些檔案包裹起來。
(個案的現象場,其檔案能量正往身體上方抽取,進入檔案夾包裹流程中…)

3.「檔案刪除」:(個案逐漸進入輕盈穩定狀態…)
4.儲存檔案:將外放、處理好的精神能量回歸身體。

(個案感到輕鬆舒服) 

四、結果
淺度催眠結束時,CL表示:
(1)壓力沒有那麼大了!
(2)過去那些不良的景象畫面已有8、9分不見了。(若以10分為滿分)
(3)檔案刪除後,身體在後來的靜坐過程,感覺輕輕的、搖晃的,如被風吹一般。
  睜開眼睛後看外在的東西比處理之前清楚許多。
  心胸視野開了,覺得可以再看很多事、可以再往好的方向去看自己的人生。

五、追蹤觀察  90/6/8 12:55
個案表示5/24處理後,有以下的現象:
1.心情平靜許多,活的比較實在,不會活在過去中。
 而未處理之前的思緒,總是胡思亂想、浸泡在過去中。
2.以前總是想很多,又沒做,日子很混。
 現在的自己已經看到了要去做的事,現在也打算要唸書了,已經知道要做什麼事了!
3.前天肚子痛,父親來學校接我到他那裡休息時,心中突然覺得「其實父親對我很好,只是我對他有些誤會。」以前很恨他對家沒責任心,現在不覺得會恨他。

4.這些天有個想法「希望不要再讓母親擔心!」
 上週末我去網咖玩通宵,回去被罵,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令母親擔心,
於是向母親道歉,母親突然對我的舉動感到錯愕,愣了一下,爾後笑了笑。以前的我即使自己不對,
我還是只會跟母親爭吵,爭吵後僵了幾天,等到心情高興才會再跟母親講話。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 的 輔導---電腦模式運作處理法

e化輔導→訊息運作處理法

一、下列案例就是筆者用電腦運作模式的觀點進行諮商輔導。

二、記錄方式是採一面進行輔導一面驗證對答的記錄方式。在過程,個案大都相當能配合,主要是他們能信賴筆者對他們的協助。

三、輔導員必須接受過高級佛法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才有辦法運作本技術。

 


被父親毆打的重創

輔導員:林宜靜

時間:2001/1/第二週星期三am900 -> 915am1015 -> 1040

一、基本資料:女   16歲

二、困擾問題
兩週前,個案被父親拳打腳踢,打到腦部韌帶受傷,有輕微腦震盪,這2週以來個案頭疼痛的厲害,必須每天吃止痛藥才能減輕。

三、資料蒐集(2001/1/第二週星期三am9:00 -> 9:15)

1.個案在國中時,父親就失業,失業後在家的時間較多,但是情緒總是不好,常常覺得個案不聽話,因此情緒一來,就會以威脅性的字眼罵個案如「要打斷你的腿」,或隨手摑個案的耳光。

2.兩週前,聖誕節前一天,個案放學回到家,發現父親對她講話語氣不大對勁,接下來就的是莫名其妙的拳打腳踢,令個案右側頭部撞擊牆面。
據個案描述,被打的當時人幾乎就要暈眩過去,但是仍強稱起來,冷冷的讓父親打她。(個案覺得父親的動作令她已經習慣了,她就是要看父親是如何打她的。)
第二天,個案從母親那兒才知道,原來昨天父親從信箱中,看到個案的愛慕者來信,回到家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頓。而到現在這位愛慕者是誰,個案也不清楚。
第二天,個案身體開始感覺劇烈疼痛,尤其頭部開始產生劇烈疼痛,後來母親帶她去看醫生,醫生診斷是腦部韌帶受傷,有輕微腦震盪,並且開藥治療。

3.事情發生後,個案對父親感到極為生氣,因為被打得莫名其妙,事發至今個案再也沒和父親講過一句話,只要有父親在的地方,個案就會逃避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想再面對父親,更不想再受到傷害。

4.個案表示被打之後,這兩週以來,除了頭痛外,還時常忘東忘西,書也讀不下去,情緒滿混亂的,腦袋一直處在不清不楚的狀態,看東西都感覺黯淡無光且模糊不清,眼睛也會痛。

5.問個案能不能回想起這一段被打的情節,個案表示反正已經過去,想不大起來。
再問個案被父親打的時候,會不會緊張、害怕、難過?個案表示不會,沒什感覺。

三、診斷分析

1.潛抑作用:
個案經過這事件後,一直不想去面對,因此問及事情發生的經過與感覺時,個案會冷淡的告知沒什麼感覺,想不大起來。也就是個案有意把當時的感覺潛抑到潛意識中,不想讓痛苦的感覺再出現。

2.父親對個案的傷害:
個案的父親失業一年多以來,情緒低落,個案常是他的出氣筒,不時的言語恐嚇與摑耳光,實際已造成個案相當的心靈創傷,這些影像一直無法令個案揮去,再加上這次事件是在個案認知「沒有任何理由被打的狀態下」發生的。
因此,事件發生當時,個案以很冷漠且凍結的心態來看待父親如何打她,雖然被打得幾乎暈眩過去,個案仍強撐著身體起來看父親如何再打下去。

3.事件發生之後,個案無法去接受與面對父親,現象如下:
(1)只要父親在的地方,個案就要逃避,一則憤怒一則怕再受到傷害。
(2)問及事件發生過程或感覺,個案只說記不清楚或沒什麼感覺但是眼淚卻直流。這是明顯的潛抑過程。

4.這事件令個案身、心、靈受到相當的創傷:
腦部因被撞擊而受傷所引發的症狀有頭痛、視線模糊以致看東西黯淡無光。
心理因父親的處置態度受創,有意進入逃避與自我封閉狀態。
精神症狀則是忘東忘西、不清不楚。

四、輔導策略

(一)假設:
若從個體電腦系統的角度來看,提取個體這次事件所引發的創傷歷程檔案及父親失業後對個案的心靈創傷檔案資料,再給予消除,應可以減輕個案的症狀。

(二)策略:
1.認知方面:

讓個案認知自己的認知系統其實就如一個電腦運作系統一般,其操作功能與電腦是類同的。運用電腦檔案處理法,或許能減輕問題。
2.利用肌肉鬆弛法解除焦慮。
3.重新面對不願面對的問題,提取資料,再給予刪除。
4.刪除過去類同檔案。

五、輔導過程(2001/1/第二週星期三 am10:15 -> 10:40)

1.讓個體認知與接受:
告知個案,個體之認知系統就如一電腦運作系統,可以透過淺度催眠引導把不良檔案提取刪除,就能減輕症狀,個案接受且同意試試。

2.肌肉鬆弛法:
引導個案閉上眼睛,做肌肉鬆弛法,讓個案放鬆自己。

3.輔導員面質個案:(讓個案放下自我防衛…)
「上一節課時,你告訴我說你記不起被父親毆打的經過,對當時被打時沒什麼緊張、恐懼的感覺,其實並不是沒有感覺或記不起來,而是想逃避,不願意再去回想起這痛苦的事件而已?」

個案點頭,進入情境並流下淚來…

4.引導個案把聖誕節前夕被父親毆打事件的檔案打開:
輔導員鼓勵個案勇敢的面對這次事件,把整個事件發生過程的景象檔案打開,才有辦法去除這段痛苦的創傷。

個案依引導做觀想,但是情緒不穩,已經進入被父親毆打的事件情境中…
輔導員引導個案與情境中的父親對談,要父親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只是相互傷害,不能解決問題,相信他也不忍心見到孩子受到自己失控情緒下的摧殘…
… … … … …
個案情緒穩定下來,心也能放下了,眼前的檔案能量呈現與個案分離狀…

輔導員下指令:「另存新檔…檔案消除…」
檔案消除時,個案表示情況有比前面好,人也比較舒服,
但是接著眼前呈現景象卻是這一兩年以來,常被父親打耳光的悲痛畫面…

5.輔導員引導個案把一年多來父親對他的不良情緒檔案打開:
分為三個檔案:
一、父親失業之不良情緒轉移。
二、父親常認定個案不乖,而亂貼標籤。
三、被父親打耳光的情景。
輔導員提及以上三個檔案事件,尤其當提及「被打耳光的情景」時,在個案前方的現象場呈現「能量檔案震盪現象」,顯然這事件已長期影響個案的心靈至深,因此精神能量呈現震盪不穩狀態。
輔導員下指令:「另存新檔…檔案消除…」
個案接受指令進入同步運作…

處理結束時,個案表示:
原本看東西黯淡無光,看字模糊不清的現象消除了…

現在,眼前是明亮的,可以看清楚書上的每一字,
人舒服許多,頭痛的感覺減輕許多。
在處理過程曾有一段時間會覺得眼睛很痛,但是處理結束後眼睛不再痛。

六、追蹤觀察
(一)處理過後40分鐘
輔導員希望個案能對上節課的處理過程給予自己做一整理,於是個案寫了心得,以下是截錄最後一段:
「被父親打後,時常忘東忘西,腦袋也不清楚,看到的東西都黯淡無光,今天老師幫我做了處理後,心情變得比較好,腦子的思路也比較清晰。
在過程中,老師引導我把不想面對的東西重新整理提出,再把它除去,使我換了角度與心情面對這事情。feel已經很平靜,思考的東西、學習的興趣慢慢的恢復往常。
在做的過程中,眼睛會痛痛的,but到最後還好,原本疼痛的腦子像抽水機一樣被抽光光了,做好之後,腦袋還會感覺一點點的疼痛,but到最後,放輕鬆心情後就不會了。
(個案在紙上畫一個笑臉) 心情也較愉快,不feel煩了。」

(二)2001/2/26 pm1:00
個案表示上學期老師處理後,頭不再痛過,除非天氣轉為寒冷,該部位才有點酸痛,其它一切都滿正常的,腦袋也很清晰。

當提及父親時,個案表示父親前幾日正好到中部去工作,回到家心情還好。

 

七、結論:

1.一般而言,當個體受到重大打擊後,常會處在兩種狀況,一是事件的經過一直重複在腦海中呈現,身心一直處在事件的情境中。二是反應冷漠,有意把當時的感覺潛抑到潛意識中,不要讓痛苦的感覺再出現。個案現在就是進入第二種情況。

2.這個案例的操控,是要求個體進入電腦流程執行,個案相信了,執行就順暢。其中主檔案(聖誕節前夕被父親毆打事件)解除時,子檔案(一年多來父親對個案的類同傷害)也陸續湧現,對電腦的執行而言,都是檔案資料,因此可以一併刪除。也可以看出人類的信息系統有自動歸檔的作用。

3.處理之後,個案原始撞擊的疼痛記憶刪除,視力也恢復正常。顯然這樣的消除動作也有解除疼痛的作用。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凱怎麼變了樣! 

輔導員:林宜靜  

處理時間:2002/1/19/pm10121022


傳統收驚

一、處理情境:生活小絮

二、以個案為中心。

三、必須受過基礎氣功訓練與具備基本心理學認知,才能操作本技術。 

 

個案基本資料:小凱/男/國小四年級/聰明活潑 

    2002年元月19日晚間,筆者碰到小凱的阿公,阿公提及小凱的父母最近以來為了管教小凱的事感到很傷腦筋,因為小凱以往在班上每次的考試都是前三名,最近期末考卻考到第16名。考試之前叫他讀書,他都隨便翻一翻,很快的就說讀好了,脾氣似乎變得很不好,常常把「很煩!很煩!」掛在嘴巴,也說不出來是怎麼回事!為此,最近小凱常被他的爸爸媽媽修理,阿公顯得好擔心!

    這時,筆者突然想到,一個多月前阿公曾提及小凱在學校發生的事,曾經有一位同學在學校欺負了小凱,當時小凱很生氣的隨手舉起手上的寶特瓶往該同學頭上丟,這一丟,把同學的頭打了一個大洞,留了不少血,小凱嚇得哭了出來,直到父母到校處理,小凱才停止哭泣。事後小凱的父母並沒有責怪反而原諒小凱。
說著說著,阿公就把在旁邊玩耍的小凱叫了過來,坐在筆者的旁邊。

以下是筆者與小凱的對話:
筆者:上次你在學校不小心把同學的頭弄流血的事,還記得嗎?
小凱:記得!我常常想起這事情!晚上睡覺也常在想這事情!
筆者:那麼,晚上睡得好不好?
小凱:睡得很不好,晚上我常想到這件事就很煩很煩!
筆者:你把眼睛閉起來,想想那時候發生事情的現場,看看那時候的你…
小凱閉上眼睛。
筆者:你可以清楚的看到那個時候的你嗎?
小凱點頭,並表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筆者:你跟那個小凱講話
     「事情已經過去了,爸爸媽媽也已經付了醫藥費,
       同學的傷現在也已經好了,
       一切都沒事了,不要擔心害怕了!」
       叫那個小凱回到你的前面來…
此時現象場,有一股熱能立即靠過來,小凱也同時說「已經回到面前了」

筆者:你再問問他「還害怕嗎?」
小凱搖頭說不會了。
筆者:好,叫他進入你的身體…與你的身體完全重合…
接著,小凱睜開眼睛,快速且一口氣告訴筆者:
「現在已經不煩了,再去想這事情時比較不覺得怎樣,身體變的舒服多了,腦袋的感覺也比較清楚了!」
(這時,筆者很驚訝小凱的回答是標準回答方式。

因為平日筆者在協助他人時,會習慣的問當事人處理後的身心靈感覺,發現若處理無誤時,當事人的標準答案就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必須筆者逐項去問他們的反應,而小凱卻一口氣很溜的告知!)

第二天晚上,筆者再碰到小凱,小凱表示昨晚睡的很好,不再想那件事了!心情很好!很輕鬆!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科失落

輔導理念: 為學生找出一條生路

作者:林宜靜(1998/10/10)


課堂上→為學生找出一條學習之路


    在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對某些學科的失落感,學科因各人背景差異而有所不同,筆者是數學教師,見到許多學子對數學科目感到無能為力,但是又要面對這一科目,因此每次上課時,都要面臨著上課態度的抉擇考驗。

    學科失落在校園相當普遍,成因大都與學習過程的態度、價值觀、不良經驗或環境因素有關,當學生因這些因素造成該科低成就時,在學習過程大都會產生害怕、焦慮、無助、逃避、冷漠等情緒與態度,以致該科要進步確實有困難。

    基本上,學習任何科目,對學科產生情緒障礙就無法坦開心胸做學習,因此對這群失落的孩子,在課堂上,筆者常會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態給他們認知,並重覆做正面鼓勵或遊說學生「數學成績不好,並不代表數學潛能低!」「當你開始去重視去用心時,就是給自己重生的機會!」「當你相信自己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自己不一樣!」
    在上課過程,重視觀念的引導、重覆、比較、分類,隨時給予基礎不好的學生整體的概念,數學「重生」的機會在隨時產生,並適時以正向語言導引學生,希望他們能對數學重新開始,只要願意就有機會改變。

    鼓勵學生提問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觀念都該提出澄清,因為許多的問題就是卡在這一微不足到的觀念上,只要懂了就是一串觀念的疏通,後面的學習路就更通暢!在過程我發現希望獲得到改變的學生跟著這理念去做,根據半學年的觀察,有許多的進步如直線在爬升,也同時見到他們的人格亦隨之成長,因為從中他們學會去開放自己、去處理自己的問題。

(案例一)
    曾經遇到一個個案,只要上數學課就趴在桌上睡覺,請他起來,不一會兒又睡著了,作業不交考試不考,他告訴我,在他小學四五年級時就已經決定放棄數學了,原因是,小學的時候,父親會告訴他「數學有問題要去問他!」,問題是,每次去問父親數學問題,若聽不懂就會被強烈斥責「很笨!」再招來一陣打罵,因此數學形成了他在小學學習階段的最大惡夢。

    其實這個個案,真正厭惡的是父親的教導方式,而不是數學,但是每次的刺激情境皆是(數學 +處罰 ),久而久之,個案只要碰觸數學,就會有被處罰的厭惡情緒產生,個案聽了我對他的分析,能認同與接受,接下來我試著用肌肉鬆弛法解除他在過去情境中對數學的焦慮,雖然後來上課在態度上有改善並且保持一段時間上課不睡覺,但是畢竟數學基礎已斷了五六年,上課的挫折感仍很重,再加上其它心理因素,他還是選擇放棄數學。

(案例二)

另一案例,在某班高三數學的課堂上,當我從別的單元復習到三角函數的單元時,他突然會覺得頭昏,而且聽不懂我介紹的任何三角公式,但是前一單元卻不會有這種現象。這時我問他「是不是過去最害怕的是三角函數?因為你覺得它很難!」該生頻頻點頭,接著我告訴該生,可能是對這單元太焦慮而引發的生理反應,這種現象若不解除,日後當再遇到類同情境就會再有類同反應產生,如此會影響到學習狀況,甚至潛能的展現受到阻礙。

    該生問我如何是好,我引導他做練習肌肉鬆弛,把對三角函數的焦慮害怕能量釋放出來,當焦慮解除後,接著上課時,他告訴我:「頭不昏了!也可以聽懂了!」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不良情緒是截斷學習的主因!」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收驚方式處理

作者:林宜靜

 傳統收驚

一、處理情境:生活小絮

二、傳統收驚處理的技術使用,輔導員必須對當事人精神能量有敏銳的察覺,
引導與能協助當事人進出次元時空,才能有效掌握處理流程。
一人沒有接受過訓練者可以多重覆練習,也可以達到相當效果。



網路少年也!

(5分鐘的個案處理)

    一位學生(男17歲),自暑假以來,就沉迷於網路遊戲。
這學期開學以來直到第一階段考試前一週,他在學校的課程一直無法進入正軌,
仍是過著放學一回到家就上網玩網路遊戲,
直到晚間9點10點以後,累了就上床睡覺,想要讀書卻做不來。

第一次段考漸漸接近…
該生週記上寫著:「再一週就要段考了,但是玩心卻收不回來!
                  從開學到現在,學校各科小考幾乎都是滿江紅,
                  現在要段考了,不知道要如何是好!?」

2001/10/8中午12:40→12:45地點:教室前走廊
筆者找來該生問:「最近是否有在準備考試了?」
                「數學小考自開學以來都是二、三十分左右,要加油了!」
                
(該生上學期數學成績在班上成績平均六、七十分左右)

該生低著頭回答:「我想心是收不回來了!讀不下書!」
筆者:「為什麼!」
該生:「回到家就是上網玩!無法控制自己的玩心!」
筆者:「你試著把眼睛閉起來,想著網路上的你在玩遊戲,從網路上將你的精神能量叫回來!……」
該生隨引導跟著做,不一會兒,在現象場有熱能匯聚進入該生的頭部…

接著,該生睜開眼睛,並且表示身體變舒服溫暖,心情變平靜,覺得可以讀書了。
隔天中午,筆者再問該生:昨晚是否繼續玩網路遊戲?!
該生表示:昨晚已經開始讀書了!沒有玩網上遊戲了!
10/16,該生數學階段考試考80分,很令同學震驚,該生也很開心。
於是筆者再問該生,10/8處理後情形,該生表示10/8處理後就能專注讀書全心準備段考。


評析:
一般人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雖然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心理知道只要著手去做就可,但是「真正要去做」卻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
其實,這若是從「精神能量是否集中於個體」的觀點來看,是件容易解決的事。

從個案可以了解,長時間把精神投入在網路虛擬遊戲上而煞不了車,
從現象場來看,個案的精神能量絕大部份是佈在他所玩的網線虛擬遊戲的空間上,
而剩下少部分的能量只能去應付現實問題,以致現實生活的他總是力不從心。
這時只要引導個案進入它所玩的虛擬時空,
將其精神能量叫喚回到身體,問題就能解決,情緒也能恢復正常。

是否每位引導師皆能辦到這一點?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這必須受過氣功、佛法、催眠訓練,才能掌握精神能量進入時空穿梭與對能量的控制。

否則引導他人時,有時自己會被捲入該時空,而引發身體不適狀態。
這些訓練,若能廣泛推行,相信社會上有許多人的問題不僅能自行解決,甚至協助周遭親友。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案      究:「一個強暴未遂的案例」

 輔導理念:精神分析、肌肉鬆弛、人生藍圖、遞減敏感法、禪、民俗療法

輔導員: 林宜靜(1999/10-11月)

 

摘要:

 這篇「一個強暴未遂的案例」所採用的輔導策略與技術,是將西方諮商輔導、精神分析、肌肉鬆弛法與東方民俗療法、禪坐融合在一起的輔導方式,有別於傳統心理諮商處理。
    輔導員運用了肌肉鬆弛法解除個案生理引發的焦慮緊繃,採用禪坐及淺度催眠統整個案身心靈能量,使個案被強暴未遂的內在陰影得到澄清與解除。最後再進入淺度催眠塑造個案自己的人生藍圖,協助個案找回生命的動力,進而樂觀朝向人生目標努力。

關鍵字:

       肌肉鬆弛法  氣功禪坐  淺度催眠

緣起:

        1999年10月25日,一個晴朗的早上,我正陪著班級學生參加朝會,奇怪的是從不缺席的幾位班上女學生卻沒看到。不一會兒,三位女學生帶著焦慮緊張的神情迎面而來,輕輕的告訴我:「小芳有事要告訴老師,請老師趕快到教室來。」

壹、基本資料
姓名:小芳(化名)    性別:女    年齡:19    職業:高三學生

貳、家庭背景
      父親極為權威,母親強烈保護孩子,個案在家排行老么,自幼是在受保護的環境下生活,一切生活起居,皆受父母的安排。


參、事件詳述

    1999/10/24/星期日,上午9點左右,個案走進住家附近圖書館,準備去讀書,進去之後,找好座位,把東西擺好,先行走到二樓女盥洗室上廁所。當時二樓沒有任何其他的人,上完廁所時,只見女廁外面有一位三十幾歲的男人,帶著深色的口罩,個案以為是廁所清潔工,不有它,直接從女廁大門走了出來。


    當個案從女廁大門走出時,只覺背後有一雙手住自己的嘴巴、掐著自己的脖子,身體被強力摔在地上,個案強力掙扎吼叫亂踢,嫌犯瞬間被嚇跑逃逸。這時,個案腦中呈現空白數分鐘,接著恍恍惚惚走回一樓座位上,內心進入恐慌交戰中。爾後打電話找來謝姓女同學來陪伴,不久男友也到了,謝姓女同學隨之離去。在10點時,男友陪同個案請圖書館管理員協助報警,不久警察到來瞭解案情,並帶個案到警局做筆錄,個案很冷靜的做完筆錄而後離去。


    從警局出來後,男友陪同個案找一家速食店去看書,直到13:00個案前往補習班補習,晚上9:00補習結束,回家後,仍不敢把此事告知父母,怕父母知道後,自己的行動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只告訴姐姐。深夜時,上午的受害過程又重覆在腦海出現,個案害怕哭泣,姐姐驚醒,起來安慰個案。


    第二天早上(10/25),個案醒來,只覺得昨天被掐的頸部、被摔的身體部位已經進入疼痛的狀況,感覺身心很疲憊。7:30個案來到學校,謝姓女同學大略告知幾位要好同學,同學關切詢問,個案重述過程,情緒激動,害怕恐懼情緒似乎又重回事件現場。個案只知覺到自己的手一直緊緊抓住同學、進而抱著同學痛哭、身體不停顫抖,同學們看到個案的情形都被嚇住。個案希望同學趕快把導師找來,看導師有什麼好方法幫她平息這段情緒。


    同學從操場找來導師(輔導員),導師匆忙走進教室,過去牽住個案的手,一起往辦公室方向走去,個案邊走邊向輔導員哭訴著昨天上午發生的事,整個思緒完全浸泡在昨天的受害陰影中,無法跳脫,走起路來有些顛簸- - - 

肆、輔導策略與歷程
一、初步處理:傾聽、瞭解事件現場、肌肉鬆弛法(10/25/am7:50 -> 8:10)
二、深部處理:精神分析(10/25/12:40 > 
13:10)
三、遞減敏感法 : 階層性逐步解除「害怕見到帶口罩的人」 

(10/26/12:45 -> 13:10)
四、喧洩法:重述事件的發生及事後心情(10/27/12:45 -> 
13:10)
五、個案發現自己讀書狀態進入疲乏狀(11/17/上午)
六、人生藍圖(11/24/中午)

一、初步處理:傾聽、瞭解事件現場、肌肉鬆弛法(10/25/am7:50 -> 8:10)
    
個案哭訴著過程,表示非常害怕,情緒無法平復,請輔導員想個法子,並要求不要把此事告知她的父母親,輔導員見個案情緒激動一時無法平息,要個案放心,一定會盡全力協助她的,並請個案先冷靜下來- - -
因為第一節課,輔導員和個案都要上課,所以先協助緊急處理:(跳脫情緒)


(一)以民俗氣功調整個案脖子

因為個案昨天受傷害的過程,身體是經過強烈扭扯摔跤,脖子也遭受強力掐抓。因此今天全身酸痛,脖子也疼痛不已,於是導師用一般民俗氣功處理,協助個案幫她的脖子脈調整回正,個案立即感受到疼痛減輕許多,原來激動的情形,也立即平緩下來,這時有一顯著的現象是:「個案從陷入的情緒中因脖子脛脈被調整回正而瞬間跳回現實面,立即停止歇斯底里的狀態。」。


(二)肌肉鬆弛法解除生理緊繃
    由於個案全身肌肉進入緊張狀態,因此導師引導個案做三次肌肉鬆弛法,解除生理緊繃狀態,進入鬆弛狀態,尤其特別加強引導個案把子宮放鬆(強暴案例其子宮常會進入緊繃狀態令情緒起伏不定),讓聚集在子宮的焦慮能量釋放出來。後來個案感覺好多了,覺得可以先去上課,等待中午輔導員進一步處理。


(三)結果
    接下來,個案堅強的完成上午的課程,雖然心靈仍有起伏不定,但已改善許多。

二、深部處理:精神分析(10/25/12:40 -> 13:10)
(一)理性澄清傷害過程:
            輔導員先和個案談話,讓個案確認自己在整個事件的過程,只是身體受到一些扭扯,並沒有受到性侵害,並且很勇敢的擊退歹徒。


(二)精神分析:引導個案進入淺度催眠狀態

(1)重回事件現場
觀想回到事件發生現場,重新面對整個事件,景象從被掐住脖子、掙扎、擊退歹徒、勇敢的面對…
引導過程輔導員重覆提醒個案,「身體並沒有受到性侵害,也很安全無事!」要事發現場的個案看清楚這一事實。

(2)引導過程
在引導過程,個案表示可以看到自己在整個事件的過程,更見到當時的自己倒在地上,輔導員引導她勇敢的站起來,並讓她知道自己安然無恙,只是身體受到些許的扭傷,可以把身體調整調整、脖子回正、身體有扭傷部分令其回復正常,一切都順暢,精神能量就可以回到身上來了。

(3)個案過程演變
個案的肢體表情從恐懼、緊張、流淚,到有一絲絲的笑容、放鬆、舒服。

(4)催眠解除後,個案表示:
「自己也認為自己很勇敢!沒想到自己在當時的力量卻是那麼的大!」
「很奇怪身體的疼痛竟然消失了!!」
再去回想事件發生過程,並沒有特別的情緒感覺。
(一週後,個案的要好同學謝姓學生在記上提及,個案經過這次中午處理後,回教室後有很大的穩定性。)

(5)個案要求
個案仍一再懇請導師勿向她的父母提及此事,一定要為其保密,原因是父母若知道,自己可能「被禁足、跟蹤、不準上圖書館、甚至父母會自責未盡保護之責、自己也因此而無法專心準備考試、復原這段創傷。」導師頗感為難,因為個案在今天的反應中是急需要接受保護狀態的,若不告知其父母深怕受到怪罪,但是輔導員耐不住個案請求,還是答應了,可是要個案答應一件事-----「若有任何狀況或心理不適,必須立即告知導師。」個案答應。

三、遞減敏感法:階層性的解除「害怕見到帶口罩的人」(10/26/12:45à13:10)


    個案經前次處理後,已能情緒穩定正常的作息。
    但是個案發現自己當看到有帶口罩的人,就會害怕得駐立在原地,不敢動,
尤其是帶深色口罩的人,因為那天的歹徒是年約三十幾的男人,帶深藍色口罩。
於是個案對於清潔工或不明身份的陌生人,尤其感到不安!
害怕在那情境下,隨時有一雙手伸過來掐她、攻擊她!
更害怕看到口罩上面的眼神!


處理過程
()與個案討論那些人會帶口罩-------醫護人員、清潔工。
(二)遞減敏感法

輔導員引導個案依焦慮輕重階層,解除生理緊張。在個案放鬆時,引導個案進入禪觀,統整思維。
1. 第一階層:解除「害怕見到帶著口罩的醫護人員」
策略:以肌肉鬆弛法交替配合禪觀,觀想一群醫生護士帶著口罩在自己的周圍
過程 → 個案肢體表情由緊繃而放鬆。
放鬆時,個案表示她不怕帶著口罩的醫護人員。


2. 第二階層:
解除「害怕見到帶著口罩的清潔工」
策略:以肌肉鬆弛法交替配合禪觀,觀想一群清潔工帶著口罩在自己的周圍
引導的話「清潔工有男有女有老有壯,
          大都是為生活而從事此行業,
          再仔細去感覺他們,
          其實他們也有善良之人,
          而冷漠的表情下只是為了艱辛的生活- - - -」
過程 → 個案的心一直在縮,急的眼淚直流,問她怕什麼?
她直說怕有人會掐她、抓她- - - 
引導個案「其實你是很勇敢的,也非弱不禁風的,
          更不要忽視自己是有能力去應付一些事的!
          再一次肌肉鬆弛法,全身用力- - - 
          想像自己像無敵鐵金鋼般的女超人剛硬起來,膨脹起來- - -
          全身放鬆- - - 
          穿梭在這群清潔工中,
          再仔細感覺他們真的令你感到不安嗎?」
放鬆時,個案表示不再害怕,有長大的感覺,只是很怕口罩上的眼神。


3. 第三階層:解除「害怕見到帶著深色口罩清潔工的眼神」
策略:以肌肉鬆弛法交替配合禪觀,觀想一群清潔工帶著深色口罩在自己的周圍
引導過程:
引導個案想像自己如無敵鐵金鋼般的鋼硬
再仔細去看看每一個深色口罩上方的眼神,是否都這麼的可怕?
個案搖頭,表示不再害怕!
結束時,導師再問個案再想類同情境,會有什感覺?
個案回答想不出來他們會做什麼事。


(三)輔導員建議個案:
平日多做一些放鬆練習,尤其見到清潔工或帶口罩之人,若會引起自己緊張時,一定要立即作肌肉鬆弛練習,並且看清楚之後,才下一步行動。
個案表示從這事件中產生意義:讓她心中成長不少,同時對周圍環境的警覺性也有了,因為在這事件發生以前,可以說對生活環境沒有任何一點警覺性。

四、喧洩法:重述事件的發生及事後心情(10/27/12:45 -> 13:10)
輔導員找來個案,希望她能夠再把當天事件發生的過程重新講一遍,以便核對個案狀況。


()個案陳述

1. 個案表示周一中午淺度催眠處理完之後,對她有很強的穩定性,情緒不再波動,能很專心準備四技二專的考試,但是走在圖書館、路上,有陌生人靠近時,心會毛毛的,怕被掐、被攻擊,但是後來肌肉鬆弛法配合禪觀觀照:階層性的解除「害怕見到帶口罩的人」後,已經改善了「看到就駐立不動」的現象。
2. 個案重述事件過程,越講越開心,她覺得獲得滿大的情緒發與統整。


(二)輔導員觀察分析:
1. 這次諮商目標是以傾聽、澄清、引導個案講出未表達的情緒部分為主,以使個案達到完全的情緒紓解和統整整事件對自己的影響。
在談話過程,個案自在開心的談話,表示這創傷事件對個案影響已經不大。
2. 建議個案當遇到某些情境(帶口罩的人、陌生人、路上、圖書館上- - -),發現自己有緊張、焦慮現象等,一定要立即做肌肉鬆弛練習,並且仔細看清楚,不可因焦慮造成事理不明,而自亂腳步。

五、個案發現自己讀書狀態進入疲乏狀(11/17/上午)
    
個案覺得這以來,在讀書方面怎麼也提起勁來,只覺得好累好累喔
輔導員思考點:
(1)是否是「強暴未遂事件」造成的陰影仍在?
(2)強暴未遂事件當時引發逃跑的生理反應尚未完全解除?
(3)強暴未遂事件已引動潛意識干擾?
(4)開學至今個案為升學努力的焦慮已經進入疲乏期?
經過與個案詳談,確定(1)(2)已對她不夠成影響。
而(3)的部分應是存在干擾,因為個案隱隱可以感受到潛意識中曾有的性搔擾(不是這次事件),但她對生死本能的體悟不足,因此這部份暫不做處理。
而(4)的部份很清楚影響著個案,則另尋時間協助個案處理。

 

六、人生藍圖(11/24/中午)
()協助個案找出強烈的讀書驅動力------輔導員提問要個案思考與回答:
1. 聯考有考上和沒考上會有什麼不同的命運?
個案回答:一是繼續升學,將來工作機會會比較好,
          另一是留在父母身邊,沒機會去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2. 你有需要去考上一所學校嗎?為什麼?
個案回答:有,為了要有一份好的收入。
3. 有什麼原因令你非考上不可?(引導個案從愛、責任、工作的角度去思考)
個案回答:我愛我的父母、愛我的家、愛我的男友,我願意為他們去打拼!
          我對自己的家與未來的家有責任,
          我更要為此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我要有一份良好的工作收入維持生計!


(二)從淺度催眠中 定位 人生藍圖
    個案的動機純正堅定,想考上學校的驅動力已經出來,於是輔導員引導個案進入淺度催眠,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導引個案的生活軌跡進入正軌。
在淺度催眠中,輔導員協助個案觀想流程
將其人生目標想像成圖像
=>將圖像送入潛意識空間與該空間的圖像重合
=>再把圖像輸回意識空間與個案身體重合
=>催眠解除
催眠解除後,個案表示:「感覺很舒服,很舒服,腦袋也變的很清楚,讀書的衝勁精力都來了!」


(三)追蹤觀察
一週後,個案表示讀書狀況良好,效率也不錯,情緒穩定。
後,個案感覺同上。
隔年三月,個案的母親來電,表示個案告知她去年被強暴未遂之事,因導師協助而走出陰霾,感謝導師的用心。

 

伍、結論

一般而言,輔導強暴案例,必須費相當長療程才能解除內在創痛,甚至有的因為無法解除內在陰影而終生心理創傷。
這一個個案小芳因為對輔導員的信賴及輔導員有效的使用治療技術,使小芳創痛一層的解除,進而樂觀朝向人生目標努力。


一、輔導過程

項目

個案顯現主要問題

使用技巧

協助個案達成事項

1.初步處理

驚嚇、慌亂失措
思緒仍浸泡在被強暴歷程中

傾聽、同理、反映、
肌肉鬆弛法

1.解除部分生理緊繃

2.情緒和緩

3.可以先去上課

2.深部處理

思緒仍浸泡在被強暴歷程中

1.理性澄清傷害過程
2.精神分析

1.統整身心靈
2.記憶性疼痛消失

3.遞減敏感

看到有帶口罩的人,就會害怕得駐立在原地,不敢動。

肌肉鬆弛法
禪觀

1.階層性解除害怕見到帶口罩的人

2.不再感覺害怕

4. 喧洩

穩定

喧洩
(核對個案狀態)

情緒紓解

統整整事件

5.尋找動力

個案發現自己讀書狀態進入疲乏狀

蒐集資料

澄清問題

確立下次輔導方向

6.人生藍圖

心理覺得很累

讀書失去方向目標

1.提問尋找讀書動力

2.塑造人生藍圖

1.找到動力目標

2.腦袋清楚、讀書衝勁出來了。

 

二、討論
(一)焦慮恐慌引起的生理反應
    在強暴肢體扭打過程不僅心理進入恐懼焦慮狀態,更不可忽略一點是,生理也進入逃跑打鬥狀態,因此在治療過程不可忽視「解除生理反應」,這時候,肌肉鬆弛法與禪觀交替觀照使用,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二)從傳統收驚的角度看受驚嚇的個體

從傳統收驚的角度看受驚嚇的個體,當個體主觀性感覺受到危險驚嚇時,意識及身體會進入防衛狀態,精神能量(靈魂)會外傾出身體,停滯在事發的現場時空進行防衛抵抗。只要個體覺得危機還沒解除時,其精神能量一般是不會完全回歸身體的。因此事發之後,許多人的意識記憶會一直停滯在事件當時,情緒也變得難以平復,嚴重者會進入精神狀態甚至歇斯底里。
    所以這一部分的處理,筆者會採用精神分析理念,讓個案回歸事件現場統整精神能量,尤其搭配禪觀進入時空,效果會比只是單純精神分析速度還快,但是必須有經驗的引導者才能掌控。
 

(三)從民俗療法看被扭打的肢體

強暴案例,在案發過程若經過一番強烈肢體衝突,且身體沒有造成外傷時,事後常被忽略身體的調養。若從民俗療法的角度來看遭受撞擊或扭打的身體,其脈(脈可以視為人體能量流通的一種管道)大部分呈現受損或堵塞狀,部分關節骨骼略微走位,這種狀況若不去理會它,當事人會在第二天產生明顯的身體疼痛。若脈堵塞越靠近腦部如脖子部位,那麼腦神經因得不到脈管道輸入的能量支援,而使當事人有錯亂感。在這一個案例初步處理部分,輔導員因為看見個案進入歇斯底里狀無法停止,於是隨手幫個案調整脖子部分的脈,個案卻在瞬間停止歇斯底里,跳脫情境正常講話原因就在這裡。調整脖子脈,最好由受過訓練的氣功推拿師來處理會比較安全。) 

(四)淺度催眠

    催眠就是個體在放鬆狀態下接受指令導引。淺度催眠就是個體在意識狀態下、腦袋清楚下、具有思辨能力下,進行指令引導,個體可以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輔導員做充分溝通,只是整個過程是坐著閉上眼睛在進行。其效果與一般禪定的效果類同,引導者若能經過正確的佛法訓練,要操作這一過程並非難事。 

(五)進入禪觀或淺度催眠塑造人生藍圖

「人生藍圖」對後段的治療穩定性占很重要地位,因它是鎖定在個案確立人生目標與全心投入的定位上,會使個案達到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不懈的治療技巧。實施的時間,是解決完個案心理困擾層面問題後,才進入。
    筆者經許多校園實例發現,受過「人生藍圖」處理後,身心就如經過一翻改造,他們的衝勁、動力、精神、身體狀況、效能都會比處理之前好上許多。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前焦慮情緒處理

作者、輔導者:林宜靜(1998/5月)

輔導理念: 肌肉鬆弛


一、基本資料

姓名:李XX   性別:男   年齡:16歲   職業:高工一年級學生

 

二、困擾問題

浮躁、焦慮。

 

三、資料收集(1998/5/8/12:45 -> 13:00)

1. 個案是筆者導師班的學生,這星期在學校的表現很引起我的關注,不管朝會、課堂或午休,似乎有講不完的話題,經過勸導制止,只能維持三分鐘,之後又開始,周旁的同學如受傳染病般的浮動起來,嚴重影響班級秩序,個案這種現象以前不是很嚴重,最近有越演越烈的現象,因此約個案晤談,以了解問題徵結所在!

2. 個案在站著或坐著時,身體和腳會不自覺得擺動,很不能安靜下來,經提醒會立即做修正。

3. 個案放學後,在棒球隊有兩小時訓練,即一天的運動量很充足,而後晚上七點多才回到家。

4. 個案表示家庭狀況正常,身體也無大礙,只是這陣子不知道為什麼,很容易激動、浮噪、生氣,自己了解這會對自己造成影響,也會帶給他人影響,但是不能控制,尤其這週很不想唸書。

5. 個案的成績在班上屬中上的學生,在成績的表現上頗能自我要求,下週學校要舉行第二階段考,個案很擔心這次階段考試若成績不好,暑假必須到校重修學分。

6. 個案已持續三個星期出現下列症狀:

(1)不能靜止、感覺浮躁、不耐煩。

(2)難保持專心或心中一片空白。

(3)易怒。

(4)肌肉緊張。

(5)晚上常睡不著。

 

四、資料分析

個案對學業成就因過度的焦慮與擔憂,因而伴隨一系列症狀出來,由個案的難控制浮躁及各種症狀,可能為廣泛性焦慮疾患。

因為下週學校要舉行階段考試,個案擔憂這考試若考不理想,會影響到學期成績,以致暑假必須到校重修學分。「怕重修」在他的內心世界已恐慌很久了,尤其在面臨大的考試時,個案的焦慮恐慌更顯現出來!

個案因壓力產生內心的負擔與不舒服,接著內心便會產生另一抗阻力量來制衡壓力,而個案的壓力源是考試,考試和讀書是聯在一起的,因此,個案會不知所以的不想唸書!但是「不想唸書」跟個案的理念是背道而馳,這時內心世界就開始有矛盾和衝擊,於是浮躁、焦慮、衝動、多話、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課業退步等現象便一一出籠!

 

五、輔導過程(舒解壓力)

(一)澄清問題(納入收集資料)

輔:你是否有感覺到最近很浮躁?       (進入澄清)

(個案點點頭,表示知道。)

輔:浮躁對你有影響嗎?

案:有!

輔:有那些方面的影響呢?

案:功課。

輔:功課受到怎樣的影響?

案:成績一直在退步!

輔:功課退步令你很擔心!     (反映)

案:是。最近一直不想念書。  (個案表現難過與焦急)

輔:不想讀書的想法持續多久了?

案:大概這個禮拜開始吧!

輔: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影響著你的心情?

案:沒有,只是很莫名的浮躁,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輔:這段時日的「浮躁」表示你已經在不穩定的狀態中,它可能已經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最近和同學的相處如何?

    (個案點頭,表示有磨擦狀況。)

    也可能影響到你的上課情形,以致課業成績節節退步。    (澄清結束)

    (個案深表同感。)

    因此,若你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能給自己多一點專注的話,這樣你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切入問題)

案:老師,我對自己的浮噪沒辦法控制!要怎樣做才能控制好情緒?

輔:影響你的情緒,可能是考試壓力造成的!也可能是青春期荷爾蒙分泌不均衡造成的,若為後者,在青春期是很平常的事,可透過適當的運動、飲食、睡眠做調整。

    從上週你的週記內容,可以知道你是很在意這次階段考試的,但是最近的表現,似乎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表示你已經處在焦慮狀態,以致無法穩定準備這次的考試,這種現象一再的反覆,令你更加的著急,於是莫名的生氣、浮躁都會產生,肌肉鬆弛法或許可以幫助你舒解考試的壓力。


(二)舒解壓力(肌肉鬆弛法配合輕度催眠技術)

進行時間為13:00 -> 13:15

1.第一次肌肉鬆弛法

因個案平日已受過肌肉鬆弛法訓練,所以筆者直接引導個案做肌肉鬆弛法,並要求個案在做全身用力時,同時觀想著段考的壓力,當放鬆時,想像一切的壓力從毛細孔放出,一切的浮躁,由全身的毛細孔釋放出去。

(做完時,個案表示壓力減少,但是對於考試還是有一些壓力的感覺。)

2.第二次肌肉鬆弛法

引導第二次肌肉鬆弛法,當全身放鬆時,輔導員引導個案進入催眠狀態-

輔:全身放鬆,放得很輕鬆- - - -很輕鬆---------

    想像著一切的壓力,從全身的每一毛細孔釋放出來-----------

    很輕很輕的釋放出來。

    - - - - - - - -

    當你的心情放得很輕鬆很輕鬆時,你的表現會更優秀!

    想像著一切的浮躁,從全身的每一毛細孔流放出來-------------

    很輕很輕的流放出來!

    - - - - - - -

輔:請眼睛閉著回答我!現在身體的感覺如何?

案:很輕鬆!很舒服!也很安靜!

輔:你表現得很棒!才做第二遍,就有這麼好的感覺!

    把你的頭再放輕鬆一點!

    想像著腦袋裡的壓力流放出來!輕輕的流放出來!

    - - - - -

    可以告訴我現在的感覺嗎?

案:有明亮的感覺!       (對自己的感覺以有正向的感受。)

   輔:一個真正的自己,是如此清澈明亮的!

       表示你已經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如此平靜不易被外界所干擾!

    - - - - - - - - -

案:平常要如何才不受干擾呢?

輔:秉持原則!適時做你該做的事!      (做自己!)

    - - - - - - - - -

    (個案點頭,表示了解)

輔:現在再去感受考試,還會有壓力的感覺嗎?

個案輕聲的回答:沒有了!  

(接下來,輔導員引導個案解除催眠,催眠解除後,個案的態度變得穩重。)

(三)催眠解除後,給予支持性的談話。

輔:第一階段考試,你的名次是11名,成績在班上相當不錯!

    你每天放學後參加棒球隊兩小時的訓練,仍能維持相當好的成績,表示你是很具有潛力的!現在焦慮排除掉,相信你會有更好、更穩定的表現!

(個案信心產生,表示可以沉穩的面對考試。)

輔:現在已經是上課時間了,我們的談話必須暫時告一段落,你先回去上課吧!

案:謝謝老師。

(個案恭敬的敬禮後,很細心的把椅子搬回原處,如此平靜的動作,平日很難得出現在個案的表現上,讓人感覺滿舒服的。)

- - - -- -

 

六、追蹤觀察(1998/5/16)

個案表示連續三星期控制不了的浮躁,經上次輔導完後讀書變得很有精神,晚上也睡得好,心情穩定,浮躁明顯降低,情緒能自我控制,但是身體的擺動必須提醒才會停止,因這已成習慣。

筆者希望個案能趁這段穩定期間,嚐試對「穩定性」做進一步的自我訓練,即多提醒自己要安定就能安定,同時注意到身體的擺動也要隨之停止,因為浮躁容易隨肢體擺動而浮動起來,若能適時注意,亦能減少躁動的產生。

 

七、結論

青少年在學校的考試,一學期至少有三次大考,反覆的小考更是不斷,小小的考試帶來小小的焦慮,大大的考試帶來大大的擔憂,於是考試症候群便一系列出籠,如頭痛、肚子痛、臉上長痘痘、浮躁、易怒、緊張、放棄、挫折、難眠- - -等生理與心理症狀,紛紛表現於學子身心上。

長期的考試壓力下,若沒有適度的調適與舒解,可能帶來身心疾病,這對我們的下一代將是一大隱憂!行為學派發展出系統減敏感法即肌肉鬆弛法,對於治療焦慮與恐懼的效果相當好,但是會使用的人可能局現於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一般人對肌肉鬆弛法則相當陌生。肌肉鬆弛法是透過全身肌肉的一緊一鬆之間,調整放鬆焦慮恐懼所產生之生理反應,過程可配合焦慮或恐懼之輕重訂立階層表,要求對方去想像階層表上焦慮(或恐懼)最輕微的情境,然後逐步升高階層,直到對方感到焦慮(或恐懼)時即中止,並立即引導對方放鬆;放鬆後再繼續逐步提高焦慮(恐懼)層次,一直到能放鬆想像以前最感困擾或焦慮的情境為止。

個案因為對學業成就產生過多的憂慮,引發了許多焦慮的症狀,因此,在處理時,可以使用肌肉鬆弛法,解除個案焦慮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當身體達到完全放鬆狀態時,再引入催眠技術舒解壓力情緒,讓心靈達到完全放鬆的狀態,這時候的當事者,才有辦法不再受原來壓力的束縛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實力才得以真正的發揮出來。個案的壓力源是考試沒有信心,質疑自己的能力,給予支持性的談話在於讓個案瞭解對他的肯定,可以增強他內心的力量,這一道強心劑占滿重要的地位!

這個案例處理流程技術為肌肉鬆弛法、催眠引導、支持性談話,筆者常使用這套方式去幫助過許多的學生,不管是個人的或班級的,煩躁的或考完試面對成績的挫折等等,他們的反應都相當好。記得一天下午,氣溫高達攝氏38度,適逢某班必須連上兩節數學課(筆者是該班的數學老師),學生耐著高溫上了一節數學課後,第二節課實在撐不下去,便開始抱怨天氣的悶熱,學校的不裝設冷氣等等,希望筆者能教授他們解除躁氣以達清涼的禪坐方法,筆者當時教他們練習肌肉鬆弛法,並且引導做壓力舒解,練完後,學生大呼爽快,之後的課程也很輕鬆的完成,這次班級的演練前後不到15分鐘的時間,效果高達百分之九十!在教學上適時的應用,確實具有扭轉乾坤之效!

    這一套舒解的方法,可以配合被輔導者的情境,做不同主題的發揮。效果的好壞,則決定於引導者對流程的掌控是否清晰,及被輔導者的配合意願。因此,當學生主動要求協助時,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