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氣功修練與心理治療

 論

 

作者:林宜靜2001/10/21初稿完成

2003/9月、2004/8月編修

 

作者背景


    
我是一位高職數學教師。從1990年至今2004年,我就陸續接受方永來老師的佛法、氣功、與心理治療課程訓練。前四年主要修練佛法與氣功,因為當時我體弱多病 (平均一週要感冒生病兩次),察覺力與敏感度極差,再加上過去以來許多心理障礙一直無法突破,以致於在這四年佛法氣功修鍊過程,並無法得到真正的成長與喜悅。

    1993年,
開始跟方永來老師學習心理治療課程 。這一年,對我而言,是自我統整與成長的開始,也是我與精神分析治療結下不解之緣的第一年爾後我在修練佛法氣功時,精神分析理念常是參照自我問題的背景資料。在1994年到1996期間,我到政大修 習41個大學程級輔導學分(初級班、進階班)參加輔導學分班最大收穫是諮商輔導理念基礎的奠定, 很快的,這些理念觸發我去結合佛法與氣功的思維,發展出新的心理治療技術。當然,有許多靈感來自方永來老師的教導。 

    自從1994年我開始投入青少年潛意識輔導實務工作之後,才真正體悟到輔導員身上若帶有佛法與氣功修練的力量,在輔導他人的過程 ,容易觸動到他人潛意識空間力量,進而令當事人隱藏在潛意識空間干擾力量浮現,讓諮商輔導的目標性更為明確,使得諮商輔導的助人工作更有效率。 

    1994年到2003年,我陸續將輔導案例編寫成個案研究,目前共完成40幾個篇個案研究。編寫目的是希望從中統整出治療技術與潛意識運作規則。目前有27篇個案研究掛在師大數學系陳創義教授網頁上(http://math.ntnu.edu.tw/ cyc/h1.htm)。陸續完成專文研究有:矛盾治療法應用於潛意識處理、存在治療與潛意識輔導、e化輔導-電腦訊息運作處理法、次元空間處理法、禪與心理治療、神經與神通 、肌肉鬆弛訓練與情緒管理…等。 

 1994年至2002年,曾經在木柵高工開設社團有:氣功太極、氣功禪坐、創造性數學研究社、EQ情緒管理研究社。其中在EQ情緒管理研究社的教學過程,我在每一次單元活動,都提供問卷請學生寫出該次活動後的心得感言,從中蒐集了高職學生在接受禪坐、氣功、與心理認知後的發展現象,從資料中證明我的發展方針確實能帶給人們在短期內得到正向成長。其中相關資料統整,目前我還沒有 足夠時間處理,但是期盼有朝一日能有完整的論述。也曾陸續在方永來老師開設之AMP教育機構及南港社大, 帶過成人EQ課程(結合禪坐、氣功、心理認知的心理課程)…,每一次的教學過程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寶貴的經驗,經過逐步修正後,也使課程引導技術更趨簡化,確實得到教學相長的回饋。 

    2002年七月,我開始接受藏密灌頂修練,一年來(到2003八月),我陸續受灌二十多個密法。這一年的修練相當精進且宗教化,目的是希望從宗教的修練中找出更精簡的心理治療規則,及完成自己還沒克服解決的深層潛意識問題。這些標的也許我已經在今年(2003)暑假精進的修練中觸摸到了。目前,我該去思考的是如何讓這些技術與修練更普及化,讓更多的人能得到這些利益!


個案篩選 與 潛意識輔導後顯現的現象 

    自1994年以來,我開始在學校從事實務潛意識心理輔導研究,研究與協助的對象大都是班級任課學生或EQ社團的學生。個案的篩選是從學生生活狀況或從學生週記中察覺問題後,再找來學生晤談,了解澄清問題後,再進入輔導程序。每每輔導一個個案過後,都會再對他們做長期性追蹤與觀察記錄。這也是為何我一直隱藏在導師群中,目的就是有三年的時間對同一群人做隨機觀察與輔導。 

    這些年來,從輔導案例的觀察紀錄中察覺到 學生接受我的潛意識輔導後,有明確的規則。也就是他們的身心靈很容易隨著我的引導,進入精神能量統合狀態。也就是每次輔導結束時,他們大都會告訴我一些現象,歸納如下:變得更有精神、腦袋更清楚、已經體悟到自己的方向目標、自發性出來、身體變得很舒服或很輕鬆沒有負擔、心理感到平靜、眼睛感到明亮…等等。回去之後,比較能輕鬆面對問題,責任感 、專注力、做事效率亦隨之提昇。


我的輔導程序 

    上述輔導後所產生的正面現象,都是透過有方向性的引導後,讓個案進入身心靈能量的淨化所產生的結果。
輔導程序大致如下

1.引導個案坐著,閉上眼睛,練習肌肉鬆弛法數次後,讓肌肉進入放鬆狀態。

2.放鬆後,引導個案釋放出不良情緒能量,在過程適時引導個案調整、平穩身心能量狀態。
(這一段的引導過程是屬於氣功禪坐導引)

3.接著在放鬆狀態下,引導個案去思維目前困擾的問題。
( 註:當個案將不良情緒能量釋放後又達身心能量平衡時,自我察覺性與領悟性隨之提昇。

    這時候,輔導員再應用輔導技巧與禪的思維,引導個案破除負面思維轉向正面思維就更顯得容易。)

4.當個案的思維轉為正面時,他們的精神能量就會很快的進入統合、純淨、明亮的狀態,爾後身心輕鬆、舒服自在的感覺就會自然的表露無疑。

5.目標設定:在輔導過程若要加強個案的目標性、方向性,輔導員宜把握住個案精神能量 回歸及轉純化的關鍵點,在這關鍵點引導個案去思維自己所希望達成的踏實目標,讓這一股純能量定位在這一思維標的上,爾後再引導已經「定位好的純能量」與身體重合。重合之後,個案再去感覺自己的希望與目標時,會感覺到自己已經具有力量與勇氣去面對問題。 這就是階段性目標設定的架構,也可應用在人生藍圖設定。 


氣功修練者  他人互動 之能量場特徵 

    上述曾提及筆者在輔導過程,能觸發被輔導者身心能量產生正面的的變化與結果,這跟我在氣功修持過程所能產生的正向反應結果是很類似!為何我能在引導過程清楚明白被輔導者的身心能量反應,並且以此為輔導的指標呢?這種現象必須再溯源到筆者的修練背景。

    十多年來,我常利用假日參與方永來老師所主持的團體,方永來老師對於佛法、氣功、心理治療三大領域的研究非常積極投入,確實能掌握精華融會貫通,並且發展出新的技術以開發人類潛能,尤其能夠解決人類深沈的心理問題。這些年來,我在團體中, 一則自我修練,一則觀察受過有系統氣功(包含宗教修持)訓練者,他們的身心靈在現象場容易顯現下列特徵:
    1.身上能量,容易引動他人身上的能量狀態。(就如熱平衡作用)
    2.身心狀態容易與他人進入同步反應。因此,對他人的身心狀態容易由同步反應中察覺及掌握到。(深度同理心)
    3.在禪或氣功狀態容易隨思維狀態進出不同潛意識空間,進而修改潛意識中的檔案。(運作方式如電腦訊息運作功能)
    4.敏感度與能量導引控制可以在氣功訓練過程中獲得。(氣脈通暢後的產物)
    5.佛法修練的功德(純化的能量),可以快速轉化掉被協助者
身上的業力(灰、黑、 陰寒、毒的能量)。

    因為能量不滅定理,迴衝回來的能量,引導者自己不僅要能夠承受得住更要懂得如何轉化,才有能力再去導引他人,不然自己只是他人廢氣的垃圾桶 ,最後可能病體纏身不勝負荷。若要從事這方面工作者,就必須長期修練或有良好的修練運動習慣,才能保持身心靈健康。 


假設與期許 

    1994年那年,我心中有一個假設也有一個自我期許,假設是「氣功修練與心理治療理念結合,必能使心理諮商產生強大威力。」,自我期許是「將所學功夫落實於生活」。於是1994年至今,我一直嚐試將這一理念與期許落實在學生輔導上面,經過長期輔導與追蹤觀察,發現被我協助過潛意識輔導之後的學生,大都能產生氣功智力與非智力效應。若要歸結原因,應當說我是從方永來老師之宗教氣功體系中訓練出來的!因此,氣功智力與非智力效應會顯現在我協助的對象上。

    十多年下來,輔導與修練結合,常在無意間解除他人長年無法解決的困擾問題,有時也會對此讚嘆不可思議! 


氣功 

      依據中國人‧中國心書中王極盛博士的氣功心理學研究篇, 對氣功的定義,及有關氣功智力效應與非致力效應闡述,摘要如下:

氣功定義

      氣功古稱行氣、導引、吐納、靜坐、臥功等。氣功是以中醫經絡學說、氣血學說為理論基礎,運用意識對人體進行自我調適的身心鍛鍊方法,即通過練功者的心理活動和意識,調節呼吸與肌肉活動,以改善自身的生理機能與心理狀態,從而達到強身、防病、治病、增智、延年的目的。氣功訓練廣泛的說,包含中國各家學派儒、道、佛、醫、武術,其中因為追求目的不同,訓練的方式與心法就會有所不同。

氣功智力效應:
1.定能生慧,即安定下來就能產生智慧。
2.根據許多練功者的反應,練功後精力充沛、記憶力思維能力改善、學習效應與工作效率提昇。
3.氣功心理學實驗研究初步表明,練功有素確實可以改善提昇人的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知覺動作等。

氣功對人非智力因素之開發:

1.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如興趣、情緒、意志、性格等。

2.不少練氣功有心得之人比練氣功之前情緒平穩、自覺性提高。

3.氣功心理學研究證明,氣功不僅具有開發人的智力效能,也具有開發人的非智力因素功能。

   並且氣功開發非智力因素比開發智力因素功能還強。

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之共同效應:

人類之學習效率、工作效率、創意表現…等皆是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之共同效應。  

   長年有在練氣功或佛法修練的人,當能察覺一件事,就是意念能隨心所欲進出不同潛意識空間,亦能控制能量的增長變化,意念目標所向就是能量擴展與運作的領域。其中意念就是人們集中注意力時,透過有目的性思維所投入的精神能量體。 而念力的培養是從修行開始,也就是讓自己能夠知行合一,想法不隨意顛覆,行為與想法能夠一致。長期訓練下來,念力就會增強。因此,若能從氣功與個體精神能量運作的角度,穿透進出不同潛意識空間,進行精神能量的調整與記憶檔案編輯修改,解除人類精神、心理問題、開發人類的潛能,將是一條解決人類問題的良好捷徑。 

   筆者從多年的實務輔導研究,發現這條捷徑確實是可行的,而且是可發展 、可應用的,但是必須配合氣功與佛法的修練才容易運作。總之,當一位輔導員若能接受有系統的佛法氣功訓練與心理輔導訓練後,其在心理輔導所可以發揮的空間領域就更為廣泛。本書就是從這一角度出發,並且引用筆者平日處理的案例加以配合說明,讓有心想突破心理治療與輔導的人們能從這一角度去發展。 


四合一的訓練

四合一訓練是指氣功修持訓練、心理治療訓練、佛法訓練、催眠訓練。

試想想:一位心理治療者或輔導者需要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除了心理輔導專業知識外,最重要是在與當事人接觸時,有足夠的敏感度與能量去切入問題,進而打開當事人潛意識空間大門,以解決問題。 敏感度與能量的產生若從氣功訓練的角度來看,是身體奇脛八脈暢通後,精神能量流暢後的自然產物。

氣功修持訓練、佛法訓練、催眠訓練的附帶產物是能透過意識的思維,讓能量任遊意識空間與潛意識空間之間,接著以標的思維去運作身心靈能量系統,以達到精神能量補充、平衡及解除潛意識牽引力量 的目的。

根據多年潛意識實務輔導經驗,歸結輔導有一便道,就是「引導當事人去運作他們自己的精神能量,以達到輔導諮商的效果。」 而傳統的學院派在精神能量操作與引導的訓練卻是缺乏的,反而在氣功、宗教修持、催眠訓練中具有這一個課程。 因此,若是一位心理治療輔導者能從這四個訓練向度去努力時,將會發現處理人的心理問題事件反而是件輕鬆容易的事,下列分別簡述這四個向度能達到的標的。

◎氣功修持訓練:
氣功是指通過練功者的心理活動和意識,調節呼吸與肌肉活動,以改善自身的生理機能與心理狀態。

經過有系統的氣功訓練可以讓個體精神能量得到補充與流暢, 不僅有益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神經知覺及周邊系統易恢復活性,使個體訊息接收系統更趨完整,因此提升個體知覺與敏感度。

透過氣功導引運作精神能量,能進出穿越不同潛意識空間,修練久了,念力增強,「場」的力量範疇擴大,進而對個體生活空間發揮影響力。
 

◎心理治療訓練:
心理治療訓練是從不同心理學派去觀察人的心理歷程,從中去辨識自己或他人心理障礙,循由心理歷程去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協助個體從意識層面的認知,進而破解個體的相關深層心理問題。
心理學雖然提供許多解決人類心理問題,但是有一些只可以見諸理論,卻沒有操作技術訓練。例如:

在心理動力論視人具有固定總量的精神能量體,這些能量會分配到不同向度去執行工作,而形成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因此,反思這一前提,若能改變精神能量的分配,人格特質應當也可以得到改造。這一部分的運作卻可以在 佛法運作與催眠狀況下達成。

認知心理學視個體為一訊息接收處理系統,而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 (味覺)、身(觸覺)、意(心理運作)佛法稱這六處為六根…,都具有訊息運作功能。這就提供 了一個思維:「人類情緒問題若是從眼、耳、鼻、舌、 身、意等處攝受而來,那麼解除這些情緒問題也應該能從這些訊息系統獲得解除。」但是在心理學體系並沒有這方面操作訓練方法,在佛法禪與唯識的操作訓練卻可以辦得到。 

◎佛法訓練:
根據前文對氣功的定義,已經將佛法修練歸類於氣功訓練的一種,在此筆者暫時先把佛法修練從傳統氣功中分離出來。
這裡所指的佛法修練是指禪、密法、唯識、中觀、般若等佛法真實功夫的修練訓練。這五種佛法系統運作,簡而言之,就是能量操控運作,透過能量操作能達到身心靈能量純化。方永來老師在這五大佛法系統的修練已經發展出完整的訓練方法。

佛法訓練可以提昇精神能量純度及擴展個體能量場之深度與廣度,透過不同向度思維運作可以讓精神能量轉換進出不同次元空間,進而掌控能量的純化、穿越、及場的變化。因此,有關鬼神問題或生死問題所引發的潛意識困擾問題,在佛法的範疇內就不是那麼的困難。
 

◎催眠訓練:
人類絕大部分的心理活動都在潛意識中進行,過去以來的許多殘餘記憶、情緒、壓抑都儲藏在潛意識空間,透過催眠可以喚起潛意識成為意識,當潛意識進入意識運作時,潛意識就不再那麼的影響著個人,這時人類才有自己的選擇權。而潛意識催眠訓練,能夠讓個體 靈魂進出潛意識空間,進而處理潛意識檔案訊息。 潛意識空間內不良檔案若獲得消除,常能帶動個體得到立即性的改變。那麼一次諮商就不是夢想!
 

結論:

總之,這四大主題結合訓練,就是將東方氣功、宗教與西方心理學精華統合的心智科學,若能統整發展出一套有系統的訓練課程,不僅可以促進個體功能的完整性,更能縮短個體成長歷程。當然也是一套快速成就社會菁英的訓練課程。 這些年我所發表的個案研究,每一案例處理問題策略都是在晤談當下隨機給予當事者的,當事人在問題獲得解除後,其進步與人格成長常是跨躍式的一大步,每一案例就是很好的證明。

 

輔導者要達到怎樣的訓練或狀況才能隨機做到有效的輔導?

1.修練是最重要歷程,包含宗教修持訓練、心理治療歷程、自我成長歷練。

2.敏感度與能力是在修練歷程,一點一滴啟發累積出來的。

因為每一人起點不同、條件不同、用心不同,所以被訓練出來的時間就不同。

但是有些人可能在一年的訓練過程就能顯現輔導他人的能力。

3.認知方面,除了具相關心理輔導知識,也要有基本氣功宗教觀,才能操作得好。

4.心胸方面,必須具有宗教熱誠(肯犧牲、肯奉獻、能寬容),才易成就。

5.求證與研究精神:持恆進行研究、觀察、統整,可以發展個人智慧與風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宜靜 的頭像
    林宜靜

    喚醒-與-覺知

    林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